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難的意思、靜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難的解釋

平定變亂。《後漢書·蓋勳傳》:“今不急靜難之術,遽為非常之事,既足結怨一州,又當取笑朝廷, 勳 不知其可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奮果毅之壯烈,騁幹戈以靜難者,武人也。”《敦煌曲子詞·望江南》:“靜難論兵扶社稷,恆将籌略定妖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靜難(jìng nàn)是古漢語詞彙,現罕用,本義指平定叛亂或戰亂,強調以武力恢複秩序。其釋義與用例主要源自古代典籍:

一、核心釋義

  1. 平定禍亂

    指通過軍事行動消除叛亂或動蕩局勢。如《周禮·夏官·序官》載:“惟王建國……使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鄭玄注:“平,成也,正也。靜難曰平。” 此處的“靜難”即平定動亂、匡正邦國之意 。

  2. 軍事鎮守職能

    魏晉南北朝時期,“靜難”曾用作将軍名號(如“靜難将軍”),取“安定危難”之義,體現其武職特性 。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三、典籍用例

  1. 《周禮》注疏

    鄭玄在注釋“平邦國”時明确以“靜難”釋“平”,奠定其經典釋義 。

  2. 《宋書·百官志》

    記載魏晉官職體系中有“靜難将軍”一職,屬武官序列,印證其軍事語境 。

四、關聯概念

參考文獻

  1.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宋書·卷三十九·百官志上》(南朝梁·沈約撰),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1卷第237頁“靜難”詞條。
  4.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注: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等可信平台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靜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靜難(jìng nán) 主要指“平定變亂”,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通過武力或策略平息動亂、恢複秩序的行為。例如:

二、用法與例句

  1. 曆史官職:唐代曾設“靜難節度使”,如王行瑜因讨伐叛亂被封此職。
  2. 文學描述:敦煌曲子詞《望江南》中“靜難論兵扶社稷”,體現用謀略安定國家的意象。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安靜地承受困難”,認為“靜”指沉默、“難”指困苦。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總結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平定變亂”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騃昧白蒙蒙杯茗賓待必先草茆斥絕楚岡吹風胡哨躭疾東坡羹敦辭風胡風簷撫稚敢不承命槁項黧馘公噸公事人毫米汞柱豪友鶴鳴之士轟動一時護蒇校場接防近聞疾損開國慨切令準鳴攻謀生牛農對泣旁資批條遷窆樵采切腳侵降秋請曲諒人爵入浴善谏升拔審時度勢俗鄙肅慎肅縮庭決梯山吐槽維摩圩垸穩打穩紮文風不動無生話鮮膏校短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