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斥絕的意思、斥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斥絕的解釋

(1).互相排斥隔絕。《史記·天官書》:“尾為九子,曰君臣;斥絶,不和。”

(2).斥責,拒絕。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陳侍禦奏折》:“ 英吉利 海外小國…… 乾隆 年間,曾欲仿照 俄羅斯 例,在京立學, 高宗純皇帝 深燭其奸,嚴旨斥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斥絕”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書面語色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嚴厲拒絕或斷絕關系”。以下從不同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解析:

一、字義拆解與基本定義 “斥”本義為驅逐、排斥,《說文解字》釋作“卻屋也”,引申為拒絕、責讓;“絕”意為斷絕、終止。二字組合後形成遞進式語義結構,特指通過嚴厲态度實現的徹底斷絕行為。根據《現代漢語應用規範詞典》,該詞多用于正式場合表達決絕态度。

二、語義演變與語用特征 在曆時語義發展中,“斥絕”從先秦時期的“驅逐使遠離”逐漸演變為唐宋文獻中的“嚴詞拒絕”。如《資治通鑒》注疏中“斥絕佞臣”即包含道德評判意味。現代漢語中多用于以下場景:

  1. 外交辭令(如“斥絕非法訴求”)
  2. 倫理關系斷絕(如“斥絕父子名分”)
  3. 學術批判(如“斥絕僞科學理論”)

三、語法結構與搭配習慣 作為及物動詞,其典型搭配包括:

四、近義辨析 相較于“拒絕”,“斥絕”強調态度上的嚴厲性和結果上的不可逆性;與“斷絕”相比,則更突出主動施加拒絕行為的主體意志。據《中華同義詞詞典》辨析,該詞帶有鮮明的價值判斷色彩,多用于表達正義方對非正義方的切割。

網絡擴展解釋

“斥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斥絕”指堅決拒絕或排斥某事物或行為,強調态度明确且不容妥協。其核心含義包括兩方面:

  1. 互相排斥隔絕:如《史記·天官書》中“尾為九子,曰君臣;斥絕,不和”,描述星象對應的君臣關系疏離。
  2. 斥責并拒絕:如清代平步青記載乾隆帝嚴旨拒絕英國在京立學的請求,稱為“嚴旨斥絕”。

二、曆史用例

  1. 古代天文與政治:古人通過星象“斥絕”解釋君臣關系不和,體現自然現象與人文的關聯。
  2. 外交事件:清代文獻記載,乾隆帝因警惕英國意圖,以“斥絕”表明對外來勢力的強硬态度。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解析

“斥”本義為責備、驅逐,“絕”表示徹底斷絕,組合後強化了拒絕的決絕性。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史記》或清代奏折類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矜懲創礙嶮遨逰白象憊賴卑辱并心辟召參檢攙說出師無名铎刀芬芗附餘敢不高味臯伊咯咯公畦狗吠之警含利颔頭皇水毀罰胡說今不如昔九階開列空空兒黎地靈階犂舌獄貌執命分溺篑攀升澎脹青罩起牌軟皂潤辭撒活掃堂腿韶潤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誠信風尚的引世襲朔裔送哭太弟痑軟榻直條凳條領讬質萬千象似消聲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