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斥絕的意思、斥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斥絕的解釋

(1).互相排斥隔絕。《史記·天官書》:“尾為九子,曰君臣;斥絶,不和。”

(2).斥責,拒絕。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陳侍禦奏折》:“ 英吉利 海外小國…… 乾隆 年間,曾欲仿照 俄羅斯 例,在京立學, 高宗純皇帝 深燭其奸,嚴旨斥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斥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斥絕”指堅決拒絕或排斥某事物或行為,強調态度明确且不容妥協。其核心含義包括兩方面:

  1. 互相排斥隔絕:如《史記·天官書》中“尾為九子,曰君臣;斥絕,不和”,描述星象對應的君臣關系疏離。
  2. 斥責并拒絕:如清代平步青記載乾隆帝嚴旨拒絕英國在京立學的請求,稱為“嚴旨斥絕”。

二、曆史用例

  1. 古代天文與政治:古人通過星象“斥絕”解釋君臣關系不和,體現自然現象與人文的關聯。
  2. 外交事件:清代文獻記載,乾隆帝因警惕英國意圖,以“斥絕”表明對外來勢力的強硬态度。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解析

“斥”本義為責備、驅逐,“絕”表示徹底斷絕,組合後強化了拒絕的決絕性。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史記》或清代奏折類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斥絕 斥絕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其意思是拒絕或排斥。我們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斥字的部首是斤,它有四畫;絕字的部首是纟,它有五畫。這個詞彙來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秦朝。 在繁體字中,斥絕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斥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古代漢字的寫法在不同的時期都有所變化,所以斥字的古時寫法可以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包括象形的、指事的、會意的等。 下面是一個關于斥絕的例句:"他斥絕了我的幫助,選擇了自己一條人生道路。" 關于組詞,我們可以通過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後綴來形成新的詞彙。例如,通過在斥絕前加上前綴"反",可以形成反斥絕的詞彙,意思是相反的拒絕。其他的組詞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生成。 在近義詞方面,一些與斥絕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拒絕、否決、拒絕、抵制等。這些詞彙都有着類似的含義,可以用來表達斥絕的意思。 反義詞是與斥絕意思相對的詞彙。當我們說斥絕時,與其相對的詞彙可能包括接受、歡迎、支持等。這些詞彙傳達了與斥絕截然不同的含義。 總之,斥絕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意思是拒絕或排斥。它來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秦朝。斥絕的繁體字和斥字的古代寫法保持不變。除了例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來更深入地理解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