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維摩诘 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詩:“ 維摩 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宋 蘇轼 《殢人嬌》詞:“白髮蒼顔,正是 維摩 境界。” 清 吳偉業 《題王石谷畫》詩之二:“一幅天然圖畫裡, 維摩 僧寺 破山 橋。”
(2).即《維摩诘經》。通行 後秦 鸠摩羅什 譯本。共十四品。 唐 賈島 《訪鑒玄師侄》詩:“《維摩》青石講初休,緣訪親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别凱烈彥卿學士》詩:“汗竹有編歸太史,雨花無迹染《維摩》。”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裡多清詞。”
維摩,佛教專名,特指維摩诘(梵文 Vimalakīrti),意為“淨名”或“無垢稱”,是佛教經典中一位重要的在家居士。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人物指代
維摩是“維摩诘”的略稱,最早見于後秦鸠摩羅什譯《維摩诘所說經》。該人物被描繪為古印度毗舍離城的富商居士,智慧超凡,精通佛法,常以疾病為由與文殊菩薩等辯論大乘教義,闡揚“煩惱即菩提”“入世修行”等思想。
名字含義
“維摩诘”整體意為“以智慧維系身心無垢”,象征破除塵世執着的境界。
佛教形象
維摩诘代表在家修行的典範,其“示疾說法”的典故(見于《維摩诘經·文殊師利問疾品》)強調“心淨則佛土淨”,打破出家與在家的修行界限。
文學藝術影響
唐代王維取“維摩”為號(字摩诘),其詩畫融合禅意,成為文人效仿對象。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等存有《維摩诘經變》壁畫,展現其與文殊辯論的場景。
在特定語境中,“維摩”偶指:
權威參考來源
“維摩”一詞的含義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維摩诘的簡稱
指佛教著名居士維摩诘(梵語Vimalakīrti),他是《維摩诘經》的核心人物,以智慧辯才著稱,常以病态示現來闡釋佛法深義。
例句:李商隱詩“維摩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指《維摩诘經》
該經是大乘佛教重要經典,後秦鸠摩羅什譯本共十四品,内容以維摩诘與文殊菩薩的對話展開,探讨“不二法門”等思想。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6)提到“維摩”作為成語,解釋為“在困境中保持信念”,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與詞語拆分(“維護”+“摩擦”)的誤解有關,需謹慎使用。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優先參考佛教相關釋義。
蒡蓊菜薄材波棱蓋楚天雲雨雌牙露嘴電樞雕篆谛審犯聲鳳巢風馳電卷鳳喈豐席府藏告便貴寶鬼國石骨剌剌鼓箑阖椟和悅黃木僭臣僬僚叫天子假授決汩刻意匡護狂佻浪道狸豆袤僻命根子明火執械木曜日牡籥捏合破冢書鋪馬劄子清事請召曲裾鋭進三好三虞搔爬灑心更始傷逝聖庫釋黻雙刀霜皮松瓤鐵骢微妙鮮缛現世現報消澤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