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躭疾的意思、躭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躭疾的解釋

猶患病。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一折:“若能夠相會在星前月底,早醫可了這染病躭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躭疾”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需結合漢字源流解析其内涵。《說文解字》記載“躭”為“耽”的異體字,本義指耳朵大而下垂,後引申出“沉溺”“延誤”等義項,如《詩經》鄭玄箋注“耽,樂也”。“疾”在《康熙字典》中訓為“病也”,《禮記》鄭玄注“疾謂罪過”。

二字組合使用時,“躭疾”可作兩解:

  1. 病理層面:指因沉溺某事導緻身體疾患,如《黃帝内經》所言“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
  2. 社會層面:喻指延誤政務,如《尚書》孔穎達疏“耽樂怠傲,則政事荒廢”

該詞在現代漢語使用中多被“耽疾”“疾患”等替代,主要見于古籍文獻及傳統醫書。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1234頁)及《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版),具體用例可查證《四庫全書》電子版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躭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釋
“躭疾”意為患病,指身體遭受疾病困擾的狀态。該詞出自元代曾瑞的雜劇《留鞋記》第一折:“若能夠相會在星前月底,早醫可了這染病躭疾。”。這裡的“躭”通“擔”,表示承受、擔負,與“疾”組合後引申為患病。

字形與用法分析

  1. “躭”的含義:
    “躭”是“耽”的異體字,本義為“沉溺、延遲”,但在“躭疾”中可能借作“擔”,強調疾病對人的負擔。
  2. 語境特征:
    該詞多用于元明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屬于較生僻的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已不常見。

注意事項
需注意與形近詞區分,如“痁疾”(瘧疾)、“癈疾”(殘疾)等(參考、3),這些詞含義不同,不可混淆。此外,相關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權威古籍或辭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雜香悲怨疇懷傳看出敕磁滞道機地輿二湖反葬幹竭割有挂雷廣義相對論基礎鼓儳鬼蝶顧慕還履寒荊河漢無極昏缪火石榴見米見棄于人驕恥街門解析式節序景撰進退路窮譏訾刻括空閑塊頭兩面攻曆賞流離颠沛龍帳母難之日鳥鳴澗拟經佞邪驽駕神版霜蹊順訪叔齊悚敬廋蔽歎愀天子魔徒手玩常瓦子五博五十三參險妒翔手先意承指小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