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項黧馘的意思、槁項黧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項黧馘的解釋

見“ 槁項黃馘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槁項黧馘”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人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1. 拼音與結構

    • 拼音:gǎo xiàng lí guó(部分來源标注為“xù”為誤讀,權威資料以“guó”為準)。
    • 結構:由“槁項”和“黧馘”兩個并列詞組成,“槁項”指幹瘦的脖頸,“黧馘”指黑黃的面容和皺紋縱橫的臉頰。
  2. 釋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形容人因年老、疾病或長期困頓導緻的外貌憔悴、精神不振的狀态,含貶義。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人物外貌或精神狀态的衰敗,例如文學作品中形容懷才不遇、生活困頓的文人。
  3. 出處與例句

    • 典籍來源:出自清代薛福成《選舉論上》:“槁項黧馘以老死牖下者,肩相至也。”指有才之士因科舉制度局限而潦倒終老。
    • 近義詞:“槁項黃馘”(出自《莊子·列禦寇》),兩者意義相近,均強調面容枯槁。
  4. 補充說明

    • 該成語具有較強畫面感,常用于強調人物外在狀态與内在境遇的聯繫,如疾病、貧困或精神壓力導緻的頹唐。
    • 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發音細節,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來源标注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項黧馘》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的形貌憔悴、枯槁,多用于描述年老或疲憊不堪的人。下面為您提供細節解釋: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 "槁"字的部首是木,共有12筆; - "項"字的部首是頁,共有9筆; - "黧"字的部首是黑,共有17筆; - "馘"字的部首是肉,共有12筆。 (二)來源: 《槁項黧馘》詞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中的一句話:“槁項黧馘,猶齊桓公。”原意是形容齊桓公(春秋時期的一位君主)年老體弱,頹廢不堪。 (三)繁體: 《槁項黧馘》的繁體寫法為「槁項黧馘」。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槁項黧馘」的一些部分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字形基本保持相似。 (五)例句: - 他經曆了漫長的歲月,容顔已槁項黧馘。 - 這位老藝術家面容憔悴,槁項黧馘地坐在畫室裡。 - 時間的流逝讓他的面容逐漸槁項黧馘。 (六)組詞:槁木死灰、槁眉愁眼、秋風槁木。 (七)近義詞:憔悴、枯槁、衰老。 (八)反義詞:煥然一新、青春煥發、容光煥發。 希望以上解釋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