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攻的意思、鳴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攻的解釋

見“ 鳴鼓而攻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鳴攻”是“鳴鼓而攻”的簡寫形式,屬于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鳴:本義為鳥獸或昆蟲的叫聲(如“雞鳴”),引申為發出聲音(如“雷鳴”),進一步擴展為表達意見或情感(如“鳴不平”)。
    • 攻:指主動出擊、攻打(如“攻城”),也包含指責、駁斥之意(如“群起而攻之”)。
      組合後,“鳴攻”強調通過公開聲讨或譴責的方式表達立場。
  2. 核心含義
    指公開宣布他人罪狀,并加以譴責或讨伐,帶有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源自《論語·先進》中的典故:

孔子弟子冉求幫助魯國權貴季氏斂財,違背儒家理念。孔子憤然表示:“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意為號召弟子公開聲讨冉求的行為。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五、注意事項

現代使用中,“鳴攻”一詞較為古雅,日常交流中更常用“聲讨”“譴責”等替代。其核心在于通過公開方式表達反對立場,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情感強度。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成語詞典中的“鳴鼓而攻”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攻》是什麼意思

《鳴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高聲呼喊、猛烈攻擊。它形容聲勢浩大的進攻或者抨擊,語氣強烈,意圖明确。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鳴攻》的拆分部首為“鳥”和“攵”(攵是一個指代手的部首)。

《鳴攻》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鳴攻》是從《史記》中引用的成語,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原文為:“策杖鳴攻,一馬當先。”

繁體

《鳴攻》(繁體字)是《鳴攻》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鳴攻》來說,在古代的寫法中,可能會使用一些繁複的組合,哪怕它的部首和總筆畫數是相同的。

例句

1. 在面對嚴重的疫情時,醫護人員齊鳴攻,全力以赴地進行抗擊。

2. 這場政府發布的改革政策遭到各方的鳴攻,争議不斷。

3. 小露很生氣,她用鳴攻的言辭向對方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組詞

1. 牛鳴攻(拼音:niú míng gōng):比喻聲勢浩大的進攻。

2. 鳴鑼開路(拼音:míng luó kāi lù):比喻在重要活動或慶典上以宣告開始或引導前進。

3. 攻其不備(拼音:gōng qí bù bèi):指趁對方沒有準備的時候發起攻擊。

近義詞

1. 高聲呼喊(拼音:gāo shēng hū hǎn)

2. 猛烈抨擊(拼音:měng liè pēng jī)

反義詞

輕聲責問(拼音:qīng shēng zé wèn)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