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齎具的意思、齎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齎具的解釋

攜帶的用具。《新唐書·裴坦傳》:“ 坦 性簡儉,子娶 楊收 女,齎具多飾金玉。 坦 命撤去,曰:‘亂我家法。’世清其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齎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 jù,其核心含義為“攜帶的用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齎”通“赍”,意為攜帶、持送;“具”指器具、物品。因此,“齎具”合指隨行或特定場合中攜帶的用具。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禮儀、婚嫁等場合的器物配置。

  2. 出處與典故
    據《新唐書·裴坦傳》記載,唐代官員裴坦之子娶妻時,女方(楊收之女)準備的“齎具”裝飾奢華(如金玉),裴坦認為這違背了家族簡樸的作風,遂命人撤去。此例體現了“齎具”在婚嫁禮儀中的具體應用。

  3. 字形說明
    “齎”與“赍”為異體字關系,現代漢語中多寫作“赍具”,但古籍中可能保留原字形。需注意兩字在文獻中的通用性。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查閱《新唐書》相關章節或古代禮儀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齎具

齎具(jī jù),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攜帶的物品或器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齎具的部首是齊(qí),共有20個筆畫。

來源及繁體

齎具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一文中。齎具時指攜帶了必要的裝備和物品的行程。

在繁體字中,齎具的寫法為「齊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改革和演變。根據不同的時期和地區,齎具的寫法也有所差異。比如,唐代将齎具的「齎」寫作「-{怡}-」,明清時期則寫作「-{嵼}-」。

例句

我出發時帶着齎具,準備好了所有需要的東西。

組詞

齎物、齎行、齎運

近義詞

攜帶、攜行、攜物

反義詞

丢失、遺失、失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