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訂租威海衛專條的意思、訂租威海衛專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訂租威海衛專條的解釋

英國強迫清政府訂立的關于租借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的條約。1898年在北京籤訂。主要内容為:威海衛及其附近海面租給英國,租期二十五年,經雙方同意可延長。本約于1930年廢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訂租威海衛專條》是1898年7月1日清政府與英國在北京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主要内容涉及中國山東威海衛地區的租借問題。該條約規定,威海衛灣沿岸10英裡(約16公裡)範圍及劉公島等附屬島嶼租借給英國,租期與俄國占領旅順港的期限相同(即25年),英國在此區域内擁有行政管轄權與軍事設施建設權。

條約籤訂的背景與甲午戰争後列強瓜分中國的局勢密切相關。德國于1897年強占膠州灣,俄國租借旅順、大連,英國為平衡列強勢力,以“維護遠東均勢”為由要求租借威海衛。清政府被迫接受,但強調“租期屆滿後若兩國政府未商定續租,則英國應歸還威海衛”。

該條約體現了以下特點:

  1. 領土主權喪失:中國僅保留威海衛城垣内的行政管理權,其餘區域主權實際移交英國;
  2. 軍事控制強化:英國将威海衛作為遠東海軍基地,與香港形成戰略呼應;
  3. 法律依據模糊:條約未明确界定租借地的法律性質,為後續争議埋下隱患。

《中外舊約章彙編》(王鐵崖主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年版)收錄了條約全文,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可查閱相關影印文檔。該條約于1930年由中英兩國籤訂《交收威海衛專約》廢止,威海衛主權回歸中國。

網絡擴展解釋

《訂租威海衛專條》是1898年清朝與英國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背景與籤訂時間
    該條約是英國為擴大在華勢力範圍,趁甲午戰争後中國國力衰弱之際,強迫清政府籤訂的。雙方于1898年7月1日在北京籤署,清朝代表為刑部尚書廖壽恒,英國代表為公使窦納樂。

  2. 核心内容

    • 租借範圍: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及其附近海面、全灣沿岸10英裡以内區域。
    • 租期:25年,經雙方同意可延長。
  3. 影響與性質
    英國通過此條約獲得了華北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使渤海灣控制權落入列強之手,對北京形成直接威脅。該條約與同期其他列強在華租借地條約(如德國租膠州灣)共同加劇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4. 廢止時間
    條約于1930年正式廢止。

這一條約是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産物,體現了晚清外交的屈辱性。若需更全面的曆史背景或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網頁的擴展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艾氣卑約癟煞癟煞不來神不隨和承賓秤紐椿桂楚鉗畜縮擋護當熊殿軍多次曝光髴髣縫破補綻浮音共飨喊話哄堂夾纩耩子忌門浄馔居常絶出抗稅客死他鄉客廳靈術隆豺鸬鷀號鸬鷀酒緬求貧暴裒多增寡普度大會輕辱窮閈鸲鹠熱加工生花筆聲略嬸婆慎職市墟爽指刷然豎臣瞬然贖取死悌素樸速銳同車童隷通曙頭前帷牆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