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言謹慎。《墨子·非命中》:“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 明 方孝孺 《棠溪書舍記》:“慎言,篤行之一事耳。”
“慎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提醒人們說話要謹慎,避免因言辭不當引發矛盾或不良後果。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近義詞或例句,可參考(滬江詞典)和(查字典)的擴展内容。
慎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謹慎地說話、小心用詞。它有着遵守禮儀、審慎表達的含義,提醒人們在言辭之中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措辭。
慎言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心(xīn)和言(yán)。心部表示意志、心思,言部表示與言辭、言語有關。
它總共有11個筆畫,其中心部占據了前面的3個筆畫,言部則占據了後面的8個筆畫。
慎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和《尚書·秦誓》等古代經典文獻中,用于描述如何言辭得體、言而有信。
在繁體字中,慎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慎言并非以現在常用的形态出現。在古籍《說文解字》中,慎言的寫法為“襄言”(xiāng yán)。在甲骨文中,它的圖片寫法中有衣服的象征,并表示要慎重準備說話。
1. 作為一個公衆人物,我們應該時刻慎言,不說出傷害他人的話。
2. 慎言之後,我們的友誼更加深厚了。
3. 在與長輩交談時,我們應該慎言慎行,尊重對方的意見。
慎言可以用來組成一些與言辭和表達有關的詞語,例如:
慎言的近義詞包括:謹言慎行、言行合一、言行一緻。
它的反義詞可以是:輕率言行、魯莽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