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宓戲氏 ”。即 伏羲氏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宓,通“ 伏 ”。《漢書·古今人表》:“ 太昊帝 宓羲氏 。” 顔師古 注:“宓,音伏,字本作虙,其音同。”《禮記·月令》“其帝 大皥 ” 漢 鄭玄 注:“ 大皥 , 宓戲氏 。”《戰國策·趙策二》:“ 宓戲 、 神農 教而不誅。”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書證》:“ 皇甫謐 雲:‘ 伏羲 或謂之 宓羲 。’案諸經史緯候,遂無 宓羲 之號。虙字從虍,宓字從宀,下俱為必,末世傳寫,遂誤以虙為宓,而《帝王世紀》因更立名耳。”《禮記·月令》“其帝 大皥 ” 唐 陸德明 釋文:“‘宓戲’,宓音密,又音服;戲又作虧,亦作犧,又作羲。”
“宓羲氏”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重要人物,其含義與身份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宓”本義為“安甯”(讀mì),但在“宓羲氏”中為“伏”的異體字,漢代文獻中已明确此用法。皇甫谧《帝王世紀》指出:“伏羲或謂之宓羲”,說明兩字因形近而混用。
作為中華文明符號,宓羲氏象征智慧與創世,其形象常與八卦、龍身人首等元素結合,體現先民對自然與社會的認知。
提示:若需了解宓羲氏神話的完整脈絡,可參考《漢書》《帝王世紀》等古籍,或查閱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宓羲氏是一個姓氏,在古代中國的書籍、傳說和史書中有所記載。它通常被用來指代一個古代的人名,據傳是中國上古時期的一位著名人物。
宓(宀)是宓羲氏中的第一個字,宀是指房屋的形狀;羲(羊)是指牛角和動物的角;氏(氏)表示姓氏。整體來看,宓羲氏的拆分部首為宀,筆畫總數為11。
關于宓羲氏的起源,主要來自于中國上古時期的曆史文獻和史書記載,如《史記》、《山海經》等。在這些文獻中,宓羲氏被描繪為一位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先民和偉大領袖。
宓羲氏的繁體字為:宓羲氏。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宓羲氏的古代漢字寫法為::
宓:
宀 丆 一 口 丿 一
羲:
⺶ 黃 玄 攴
氏:
氏 乙
1. 宓羲氏是中華民族的先祖之一。
2. 宓羲氏在我國古代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組詞:
宓宮、宓直、羲皇、宓子、氏名
近義詞:
宓妃、宓府、宓家
反義詞:
略無相關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