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管華的意思、管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管華的解釋

管甯 和 華歆 的并稱。皆 三國 時人,少時同席而讀,軒冕過門, 歆 廢書往觀, 甯 即與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清 顧炎武 《孫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時僑寓太原不獲執绋》詩:“ 淄 澠 竟誰知? 管 華 稱一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管華"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典故的專有名詞組合,專指東漢末年的兩位名士管甯與華歆。這一并稱源自《世說新語·德行》記載的"管甯割席"典故:兩人曾為同窗,因華歆羨慕富貴而分道揚镳,管甯割斷席子表明絕交(來源:漢典網典故詞條)。

在《漢語大詞典》中,"管華"作為固定詞條存在,釋義為"管甯與華歆的并稱",常被引申為兩種價值觀對立的象征(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例如宋代陸遊詩作《老學庵筆記》中"管華異趣各千秋"即運用此典,表達志趣不同者不必強融的處世哲學。

該詞組的文化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1. 品德象征:管甯代表淡泊名利的高潔之士
  2. 行為警示:華歆象征易受外物誘惑的世俗追求
  3. 處世哲學:衍生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交往準則

現代漢語中,"管華之誼"可作為成語使用,特指因價值觀分歧而終止的友誼關系。在《辭海》第七版人物分冊中,詳細記載了二人生平及該典故的史學價值(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官網)。這一并稱承載着中國古代士人的道德評判标準,具有獨特的語言學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管華”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拼音:guǎn huá
詞性:名詞
本義:指三國時期人物管甯和華歆的并稱,源自兩人因志向不同而“割席斷交”的典故。

二、典故背景

  1. 故事出處: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甯與華歆年少時同席讀書,門外有達官顯貴的車馬經過,華歆放下書本前去觀看,管甯遂割斷席子與其分坐,并說:“子非吾友也。”
  2. 象征意義:
    比喻志趣、品格不同的人無法成為朋友,或強調交友需志同道合。

三、現代用法

四、注意事項

若需在學術或正式寫作中使用該詞,建議優先參考《世說新語》原文及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避地筆囊鼻柱怖畏讒铄成比宸念抽紗從人叨承丁字奮勇前進敷時工役鳏寡貴少賤老淈盡後梁火燒将奪固與蠒紙赍奉靜靜錦箨救度酒肆急用克匝匝魁橫勵世柳甸龍鳳鼓龍髥慕賴鬧濩铎甯考逆志樸靜皤罂僑舊情地窮轍诠明勸善弱手茹魚蛇腹斷紋沈峻士林布視為至寶朔漠束杖理民松麝體識童謠望江亭枉直同貫五鼎萬鐘晤對仙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