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激将的意思、激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激将的解釋

[peptelk;to goad sb. into action] 用反話去激人,促使人決心去做

請将不如激将

詳細解釋

謂用言語刺激人,使其決心去幹某事。 瞿秋白 《文藝論輯·<魯迅雜感選集>序》:“如果敵人用‘激将’的辦法說:‘你敢走出來’,而你居然走了出去,那麼,這就像 許褚 的赤膊上前陣,中了箭是活該。” 草明 《乘風破浪》第二章:“他和黨委書記 成林 嘀咕半天,就猛沖猛撞地采取了激将的辦法說:‘ 老宋 ,我們保證你們足夠的鐵水。’”參見“ 激将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激将”的漢語詞典釋義及文化解析

一、詞義解析

“激将”為動詞,指通過言語或行為的刺激,促使他人産生不服輸的心理,進而采取行動。該詞常用于描述以“反向激勵”激發鬥志的策略。《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用刺激性的話或行為鼓動别人去做(某事)”。

二、語源追溯

“激将”源于古代軍事用語,最早見于明清白話小說,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以“激将法”促使張飛、黃忠等武将迎敵。王力在《古代漢語常識》中指出,此類用法反映了漢語中“以言激行”的修辭傳統。

三、使用場景與限制

  1. 正向語境:多用于激勵他人克服困難,如教練以激将法提升運動員狀态。
  2. 負面風險:過度使用可能引發抵觸情緒,需根據雙方關系謹慎選擇。《漢語語用學》(李捷,2018)強調,激将需符合“面子保全原則”,避免傷害對方尊嚴。

四、文化内涵

“激将”體現了中國傳統謀略文化中的“以柔克剛”思想。學者張岱年在《中國哲學大綱》中分析,此類策略與道家“反者道之動”、兵家“怒而撓之”的智慧一脈相承。

五、同義詞辨析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王力. 《古代漢語常識》. 中華書局, 2002.
  3. 李捷. 《漢語語用學導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
  4. 張岱年. 《中國哲學大綱》.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網絡擴展解釋

“激将”是一個漢語詞語,指通過反話、刺激性言語或反向激勵的手段,促使他人采取行動或下定決心完成某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含義

2.起源與演變

3.心理學原理

4.應用場景與例子

5.注意事項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或具體案例,可查閱《三國演義》相關章節或心理學溝通類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包荒倍道而行币齎不歸不征抄掇超群越輩硩采辰極揣丸初級得己牒用二次曲線放射性雨煩氣高翬公旦公膳含真台荷荷恨怨宏肆黃碛火輪三昧嬌鬟精巢浄床鲸溪衿録金鋄急速鈞平來下類隔靈場林籁泉韻劉參軍馬茹子面巾紙弭徹民綱逆理盤護烹宰愆素如舊殺哀山夫上除射父眚災舌戰失中粟文探讨聽受相甲鹹陽橋息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