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愆素的意思、愆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愆素的解釋

謂越過原來計劃。語本《左傳·宣公十一年》:“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 杜預 注:“不過素所慮之期也。” 楊伯峻 注:“素謂原來計劃。《廣雅·釋詁》:‘素,本也。’” 唐 陸贽 《韓滉檢校左仆射平章事制》:“張我威武,實我資儲,令必應期,謀無愆素。” 宋 王安石 《賜元豐敕令格式表》:“慮無愆素,舉必要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愆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超越原定計劃
    該詞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十一》:“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

    • “愆”:意為超過、耽誤(如“愆期”)。
    • “素”:指原本的計劃或預期(《廣雅·釋诂》釋為“本也”)。
      整句意為“事情三十天完成,未超出原計劃的期限”,後引申為行動未偏離既定安排,或反用表示超出預期。
  2. 過失與本質的關聯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拆解為“愆”(過失)與“素”(本質),解釋為“人的過錯或品質瑕疵”。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後起引申義。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區分“愆素”與單獨使用的“愆”(如《論語》中“非所愆也”),後者僅強調過失,未涉及計劃範疇。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該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愆素的意思

愆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過錯或過失。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愆是指過錯的意思,素是指本質或性質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愆的部首是心,表示與心有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9。素的部首是糸,表示與絲有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5。

來源

愆素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詁》一書中,是古代經典的文字記載。在古代漢族社會中,這個詞常被用來形容人們的過失或錯誤。

繁體

愆素的繁體字為「愆素」,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愆素的寫法并不是現在的樣子,它通過演變而來。「愆」的古體字形狀像是一個人站立時的姿勢,上半部分是頭,下半部分是身體和腿。而「素」的古體字形狀則像是一個人坐在地上,上半部分是頭,下半部分是腿。

例句

1. 他因為粗心大意,犯了愆素。
2. 這件事情是他的愆素,應該自己負責解決。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錯愆、差愆、過失愆。
近義詞:過錯、錯誤、疏忽。
反義詞:善行、正确、無過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