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環狀發髻。 唐 劉商 《銅雀妓》詩:“玉輦豈再來,嬌鬟為誰緑。” 南唐 馮延巳 《菩薩蠻》詞:“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
“嬌鬟”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嬌”指女子嬌媚柔美,“鬟”指環狀發髻,組合後形容女子美麗的發髻或婉約的儀态,常用于對女性外貌的贊美。
構成解析
文學用例
在詩詞中常出現,例如: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對傳統女性美的描述,體現含蓄、典雅的美感,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
總結
該詞兼具具象(發髻)與抽象(氣質)的雙重含義,是古代對女性容貌和儀态的理想化表達。
嬌鬟(jiāo huán)一詞指的是年輕貌美、嬌柔可愛的女子。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常常以這個詞來描繪婦女美麗幽雅的形象。
嬌(女字旁 + 口),鬟(鬼字旁 + 頁)。
嬌的筆畫數為9畫,鬟的筆畫數為14畫。
《嬌鬟》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原文為“嬌鬟未梳嫩朝霞”,意指賢惠美麗的女子尚未整理妝容。
繁體字為「嬌鬟」。
在古代,嬌鬟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在《明式字解》中,将嬌寫作「姣」,鬟寫作「髮」。
她是個嬌鬟,舉止婉約,容貌出衆。
窗前嬌鬟,倚牖欲遠,煙霞缥缈。
那位嬌鬟一笑傾城,讓衆人為之癡狂。
嬌豔、鬟兒、美鬟、嬌人、豔容、鬟發、鬟髻、豔麗
美人、佳人、麗人、仙子、嫣然
粗魯、丑陋、猥亵、野蠻、寒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