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謂兇荒之年減少喪葬禮數,以省費用。《周禮·地官·大司徒》:“八曰殺哀。” 賈公彥 疏:“八曰殺哀者,謂兇禮之中殺其禮數。” 孫诒讓 正義:“《公羊》 何 注訓殺為省,謂減省喪禮,趨簡易也。”
“殺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殺哀”指古代“十二荒政”之一,即在災荒年份通過簡化喪葬禮儀的規模或程式,以減少開支、節約資源。這一政策旨在應對因自然災害或社會動蕩導緻的物資匮乏問題。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大司徒》,原文記載:“八曰殺哀。”東漢學者賈公彥對此的注釋為:“兇禮之中殺其禮數”,即災荒時期需削減喪葬儀式中的繁文缛節。
實施目的
古代将“荒政”作為國家應對災異的重要措施,“十二荒政”涵蓋赈災、減稅、緩刑等多項政策。其中“殺哀”通過降低喪葬規格(如縮短服喪期、減少陪葬品等),減輕民衆負擔,集中資源應對危機。
擴展背景:類似的制度在古代中國并不罕見,例如《禮記》中也有“兇年則乘驽馬,祀以下牲”的記載,均體現了災異時期“節用”的治理理念。
殺哀是一個漢字詞,可以指代對悲傷、痛苦的極度厭惡和排斥。該詞的字面意思是“殺死悲哀”,表達了積極的心态和拒絕被困擾和束縛的願望。
殺哀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口”,其中“木”是指木頭,表示植物的一類,而“口”則是指口腔或口部的意思。
殺哀的總筆畫數是6畫,由1畫的“一”和5畫的“彳(走之足)”組成。
殺哀這個詞起源于現代漢語,它的繁體字為「殺哀」。
在古代,漢字寫法常常因時代和地域而有所差異。關于殺哀這個詞來說,沒有特定的古代寫法被廣泛使用,因為它是一個現代詞彙。
1. 他不想再沉浸在殺哀的情緒中,而是要積極面對生活。
2. 她對兒子的死感到殺哀,但她堅強地走出了悲傷的陰影。
1. 殺伐: 指戰争、打鬥等殘酷的行為。
2. 殺氣: 指具有威脅或兇狠的氣氛。
3. 哀悼: 指對死者表示悲傷和懷念。
1. 厭惡: 對某種人或事物感到極度不滿或讨厭。
2. 忌恨: 對某人或某事懷有強烈的怨恨和敵意。
1. 悲傷: 指由于失去或遭受打擊而感到的悲痛狀态。
2. 傾慕: 指對某人或事物抱有崇拜或喜愛的強烈情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