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息喘氣。 元 戴良 《登堯峰》詩:“息喘倚茂松,濟勝犯零露。”
(2).用以喻短暫的休息。《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汝等既要與我出戰,可出城安營,待 魏 兵到,莫待他息喘,便急攻:此以逸待勞之法也。”
“息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平息喘氣
指劇烈運動或勞累後調整呼吸,使喘息逐漸平複。例如元代戴良《登堯峰》詩中提到“息喘倚茂松,濟勝犯零露”,描繪了停下休息、調整呼吸的狀态。
比喻短暫的休息
常用于形容短暫停歇或稍作調整。如《三國演義》第一〇一回中“莫待他息喘,便急攻”,以“息喘”比喻敵軍休整的間隙。
如需更多例句或組詞示例,可查閱相關詞典或古籍引證。
《息喘》一詞指的是呼吸困難或呼吸不暢的狀态。在醫學上,它通常與一些呼吸系統疾病相關,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息喘》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口”。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息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醫學文獻中,用于描述呼吸困難的症狀。在中國古代醫學中,人們通過觀察患者的呼吸狀況來診斷疾病。
在繁體字中,“息喘”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是以篆書為主要形式,所以《息喘》在古代寫法中有所變化。具體寫法需要查閱古代文獻。
1. 他在劇烈運動後喘着氣,明顯喘息着。
2. 她的哮喘病發作時,總是出現病态的喘息聲。
1. 息怒:控制情緒,使心平氣和。
2. 喘息:喘氣,呼吸時産生聲音。
3. 息息相關:相互關聯,緊密相關。
4. 息事甯人:停止争吵或争鬥,使事情平靜下來。
喘氣、氣喘、呼吸困難
輕松呼吸、順暢呼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