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旦的意思、公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旦的解釋

指 周公 旦 。 漢 王粲 《從軍》詩:“昔人從 公旦 ,一徂輒三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斧藻群言。” 章炳麟 《訄書·官統上》:“故《周官》非肇制於 公旦 ,父子積思,以成斯業,信其勤精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旦”是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公旦”特指周公旦(即周朝政治家周公),是古代文獻中對其的尊稱。周公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輔佐成王、制定禮樂制度而聞名。

  2. 構詞分析

    • 公:古代對尊長或地位高者的敬稱,如“周公”;
    • 旦:指周公之名“旦”,合稱“公旦”以表尊崇。

二、曆史與文學引用

  1. 曆史背景
    周公旦是周代重要人物,以《周禮》的制作者著稱,其政治思想對儒家文化影響深遠。

  2. 文學作品中的引用

    • 漢代王粲《從軍詩》:“昔人從公旦,一徂辄三齡”(意為古人追隨周公旦,一去多年),體現其曆史地位。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贊其“多材”,強調其文化貢獻。

三、其他關聯信息

“公旦”在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語境,非日常用語。部分文獻中可能作為人名使用(如提及的姓名寓意),但核心含義仍指向周公旦。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文心雕龍》等典籍,或查閱高權威性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旦是什麼意思

公旦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意思是對男人的稱呼。它主要指的是位高權重、有地位的男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旦的部首是“立”,筆畫數為“8”。

來源

公旦一詞最早出現于《論語》中的一些對孔子的描述中。在那個時代,對有地位和權威的男性進行尊稱時,常常使用這個稱呼。

繁體

公旦的繁體字為「公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公旦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中,公旦的舊字形寫作「㞢旦」或「㞢炎」等。

例句

1.這位公旦是城主,擁有很大的權力。

2.公旦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

組詞

公徹、旦夕、旦旦、公平

近義詞

上官、首領、大人

反義詞

庶民、黎民、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