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聲詞。怨恨聲。《南史·梁紀中·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 清 呂守曾 《經史法戒詩》:“貪嗔至竟未能除,荷荷空悲淨居殿。”
(2).象聲詞。歌唱聲。 清 黃遵憲 《都踴歌》:“聽我歌荷荷。”
(3).象聲詞。催眠聲。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三九:“荷荷引睡施施溺,竟夕聞娘喚女聲。”
(4).象聲詞。狀其他聲音。 茅盾 《子夜》一:“小風扇渾圓的金臉孔依然荷荷地響着,徐徐轉動,把涼風送到各人身上。” 巴金 《從鎌倉帶回的照片》:“雨越下越大,不到一個鐘點,窗前廊上居然有了荷荷的流水聲。” 沉從文 《蕭蕭》:“轎中人被銅鎖鎖在裡面,雖穿了平時不上過身的體面紅綠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
“荷荷”是一個多義疊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作為成語,“荷荷”借荷花茂盛之态,比喻自然或事物的繁榮景象。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更多以單字“荷”指代蓮花或相關意象(如“荷香”“荷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史》、黃遵憲詩集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
荷荷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植物荷葉,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動作的聲音。
荷荷的拆分部首為艹(草字頭),共有10個筆畫。
荷荷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荷葉的名字。荷葉為多年生水生漂浮植物荷花的葉子,因其形狀特殊而得名。
荷荷的繁體字為葭葭。
在古代,荷荷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1. 池塘裡的荷荷綠葉如錦,美不勝收。
2. 風吹過,荷荷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
1. 荷花:指代荷葉上的花朵。
2. 荷葉:指代荷花的葉子。
3. 荷香:指代荷花散發出的香氣。
1. 荷:可以指代荷花。
2. 葭:古代又稱為紫草,與荷荷具有類似的含義。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