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妒忌。《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紹 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類也。”《晉書·李勢載記》:“﹝ 李勢 ﹞性多忌害,誅殘大臣,刑獄濫加,人懷危懼。”《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 王瑳 ﹞刻薄貪鄙,忌害才能。”
“忌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忌害”指因嫉妒、猜忌而加以傷害或陷害。其中:
二、詳細解釋
嫉妒傷害: 指因他人才能、地位、成就等超過自己而産生妒恨心理,進而采取行動進行诽謗、排擠、陷害甚至謀害。這是“忌害”最常見的含義。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忌害”的釋義明确包含“嫉妒陷害”之意。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之一。
毒害: 在更古老的用法中,“忌害”有時也指毒害。此義項較為罕見,多出現在特定古籍語境中。
來源參考: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在解釋“忌”時,列舉了“毒害”的義項,并引用了《書·盤庚》中的相關用法(“率籲衆慼,出矢言曰:‘予制乃短長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恐沈于衆?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則惟汝衆自作弗靖,非予有咎。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動用非罰?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予告汝于難,若射之有志。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各長于厥居,勉出乃力,聽予一人之作猷。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衆;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凡爾衆,其惟緻告:自今至于後日,各恭爾事,齊乃位,度乃口。罰及爾身,弗可悔。”)中“恐沈于衆”的“沈”有學者解釋為“忌害”(毒害)。此用法體現了詞義的演變。
三、現代使用情況 “忌害”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用,屬于古語詞或書面語詞。其含義在現代更常用“嫉妒陷害”、“猜忌迫害”、“妒忌傷害”等短語來表達。理解該詞有助于閱讀古籍文獻。
“忌害”的核心含義是因嫉妒或猜忌而對他人進行傷害或陷害,有時在極古老的文獻中可指毒害。它是一個具有負面情感色彩的動詞,反映了人際關系中因妒生恨的破壞性行為。
“忌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妒忌,多用于形容因猜忌或嫉妒而損害他人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忌害”指因妒忌心理産生的排擠、傷害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例如《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提到袁紹“内多忌害”,表面寬厚實則善妒;《晉書》也記載李勢“性多忌害”,因猜忌濫殺大臣。
用法與語境
構詞分析
近義詞與反義詞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需注意其貶義色彩,通常用于批判性描述。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和查字典的詳細引證。
闇藹盎盂相擊白青報錄貝樹兵資碧桐杯不亦善夫蒼煙撜溺憃愚的實底法飯罋分傳封底幹糧郜大鼎公攤觀睄過問姑容皇曾祖滬劇堿地奸逆僭恣嚼舌荊公巾箱本決流蘭臯領挈留牛立有間旅榇麥粒腫冒頭目不邪視氣宇仁人志士榮阿肉袒牽羊掃馘賞勳商夷刷恥束楚水村送電太皞探頭天下士同聲相求頭首脫隙蜿蟺望氣頑忽危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