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頭的意思、冒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頭的解釋

(1).指文章或講話的開頭部分。 宋 嶽珂 《桯史·範碑詩跋》:“ 柴 作亦佳,特未免 唐 人所謂 冒黎 《淮西碑》猶欠冒頭不得之戲耳。”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予謂詞曲中開場一折,即古文之冒頭,時文之破題,務使開門見山。” 魯迅 《彷徨·孤獨者》:“先說過一大篇冒頭,然後引入本題。”參見“ 冒子 ”。

(2).冒尖,露出苗頭。《人民日報》1964.4.24:“新生事物一冒頭,就大力扶植。”《人民日報》1981.1.21:“一方面,橫加幹涉的現象尚未絕迹;另一方面,任其自流的情況也在冒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冒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個義項:

1.指文章或講話的開頭部分

這一含義源于古代文學創作術語,例如宋代嶽珂在《桯史》中提到“冒頭”類似文章開篇的“冒子”,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也将其比作“古文之冒頭”或“時文之破題”,強調開門見山的表達方式。現代漢語中,該用法相對較少,但在分析文章結構時仍可能涉及。

2.冒尖,露出苗頭

這是更常用的現代含義,表示事物或問題剛出現或初步顯露。例如:“問題一冒頭,就應及時解決”。這種用法常用于描述現象、趨勢或隱患的初期階段,強調對苗頭性問題的關注和幹預。

補充說明

綜合來看,“冒頭”既有傳統文學中的結構性含義,也有現代語言中動态描述現象的特征,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冒頭

“冒頭”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某個事物或者現象初步顯現或者開始出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冒頭”的部首是“冫”(bīng),總筆畫數為4。

來源

“冒頭”源自古代中國的民間語言,最早出現在《水浒傳》這部古代小說中。後來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繁體

“冒頭”的繁體寫法為“冒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中的“冒頭”字的寫法是:“冇頭”。這種寫法在古代很常見。

例句

1. 看,太陽冒頭了,天亮了!

2. 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冒頭了,我們可以開始解決了。

組詞

冒雨、冒險、冒昧、冒失、冒犯

近義詞

出現、顯現、露面

反義詞

隱藏、消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