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資的意思、兵資的詳細解釋
兵資的解釋
指軍需物資。《魏書·食貨志》:“乃令番戍之兵,營起屯田,又收内郡兵資與民和糴,積為邊備。”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 資的解釋 資 (資) ī 財物,錢財:資源。物資。資財。資金。資費。資料。工資。川資(路費)。 經營工商業的本錢和財産:資本。外資。獨資。合資。資方。 供給,幫助:資助。資送。資敵。可資借鑒。 智慧能力:資質。
網絡擴展解釋
“兵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īng zī,其核心含義指軍隊所需的物資和財政支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兵資”由“兵”(軍隊)和“資”(物資、資源)組成,特指軍需物資,包括糧草、武器、裝備、資金等維持軍隊運作的必需品。充足的兵資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保障。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 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魏書·食貨志》:“乃令番戍之兵,營起屯田,又收内郡兵資與民和糴,積為邊備。” 這裡指通過屯田和物資儲備加強邊防。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軍事語境,強調物資對戰争的重要性,如“兵資匮乏則軍心不穩”。
三、相關詞語辨析
- 近義詞:軍資(jūn zī),含義與“兵資”高度重合,均指軍隊物資。
- 關聯概念:
- 屯田:古代軍隊自給自足的物資生産方式(參考《魏書》記載)。
- 和糴:官府向民間購買糧食以補充軍需的政策。
四、總結
“兵資”是古代軍事術語,體現物資對戰争的關鍵作用。現代語境中雖較少使用,但在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仍具重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魏書》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資》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軍隊的物資或軍費。兵指的是軍人,資指的是物質財富。
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兵(仁)和貝。
《兵資》這個詞的來源是根據“軍隊需要財富來支持作戰需求”這個概念而形成的。
在繁體字中,《兵資》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可以用《兵資》作為例子。
例句:軍隊需要足夠的兵資來保障作戰的順利進行。
組詞:兵員、兵種、兵力、兵器、兵站、兵法
近義詞:軍費、軍需、軍械
反義詞:敵資、民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