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忽的意思、頑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忽的解釋

玩忽。不嚴肅認真地對待。頑,通“ 玩 ”。 趙樹理 《催糧差》:“遷延不繳,殊屬頑忽之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頑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讀音與基本含義
    該詞讀作wán hū,意為“玩忽”,指對事物或職責不嚴肅、不認真對待的态度。其中“頑”通假為“玩”,表示輕慢、忽視,而“忽”則強調疏忽、不重視。

  2. 字義分解

    • 頑(wán):本義包含“愚蠢”“固執”“頑皮”等,此處通“玩”,引申為輕視、怠慢。
    • 忽(hū):表示忽略、不重視,如“忽視”“疏忽”。
  3. 例句與用法
    趙樹理在小說《催糧差》中曾用該詞:“遷延不繳,殊屬頑忽之至”,指拖延繳納的行為屬于極端不負責任的表現。

  4.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需注意與“玩忽職守”等常見搭配區分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忽忽不樂”“飄飄忽忽”),可參考搜索來源中的擴展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頑忽

頑忽,讀音為wán hū,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遲鈍、固執的性格或行為。該詞語的造字部首為皿,總筆畫數為15。

《康熙字典》中記錄了“頑”字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形狀為“元”字旁加上豎折,表示堅強、固執地堅守着自己的意見。可以看出“頑”字早期表示固執、執拗的意思。

“忽”字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由“心”字并排組成,“心”字下方加上兩個斜角形,象征着心思懶散、不專注的狀态。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人的性格或行為固執而又不專心。

“頑忽”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莊子·養生主》:“人謂之無欲無憂、和于道者,可謂之樂也。嗜欲忘其欲,知命忘其憂,樂且頑焉。不頑焉者,非道也。”其中的“樂且頑焉”意為快樂而又固執不變。

在繁體字中,頑忽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不産生變化。

以下為使用“頑忽”的例句:
1. 他頑忽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肯聽别人的意見。
2. 這個孩子思維頑忽,很難集中注意力。
3. 他的頑忽性格讓他錯過了很多機會。
4. 每當有人提出批評,他總是頑忽地回避問題。

一些和“頑忽”相關的組詞包括:
頑固:形容人固執、不易改變的性格。
頑抗:指堅決抵抗,不肯屈服。
頑強:形容人堅毅、不屈不撓的精神。

與“頑忽”意義相反的詞語是“靈敏”、“機智”等,表示反應快、善于應對的性格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