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妒忌。《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绍 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晋书·李势载记》:“﹝ 李势 ﹞性多忌害,诛残大臣,刑狱滥加,人怀危惧。”《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王瑳 ﹞刻薄贪鄙,忌害才能。”
“忌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忌害”指因嫉妒、猜忌而加以伤害或陷害。其中:
二、详细解释
嫉妒伤害: 指因他人才能、地位、成就等超过自己而产生妒恨心理,进而采取行动进行诽谤、排挤、陷害甚至谋害。这是“忌害”最常见的含义。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忌害”的释义明确包含“嫉妒陷害”之意。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之一。
毒害: 在更古老的用法中,“忌害”有时也指毒害。此义项较为罕见,多出现在特定古籍语境中。
来源参考: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解释“忌”时,列举了“毒害”的义项,并引用了《书·盘庚》中的相关用法(“率籲众慼,出矢言曰:‘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无有远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罚及尔身,弗可悔。”)中“恐沈于众”的“沈”有学者解释为“忌害”(毒害)。此用法体现了词义的演变。
三、现代使用情况 “忌害”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属于古语词或书面语词。其含义在现代更常用“嫉妒陷害”、“猜忌迫害”、“妒忌伤害”等短语来表达。理解该词有助于阅读古籍文献。
“忌害”的核心含义是因嫉妒或猜忌而对他人进行伤害或陷害,有时在极古老的文献中可指毒害。它是一个具有负面情感色彩的动词,反映了人际关系中因妒生恨的破坏性行为。
“忌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妒忌,多用于形容因猜忌或嫉妒而损害他人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忌害”指因妒忌心理产生的排挤、伤害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例如《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提到袁绍“内多忌害”,表面宽厚实则善妒;《晋书》也记载李势“性多忌害”,因猜忌滥杀大臣。
用法与语境
构词分析
近义词与反义词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判性描述。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和查字典的详细引证。
黯然销魂敖民阿谀曲从悲台残心颤兢兢逞壮赤膊川骛当世才度恩私发敕放饭流歠風韻附爱釜锅弓旌恭显构恶贯船鸿装贿和货贿假善人计虑净油就罄旧曲拘防麇骇雉伏科教莱田朗隽流赡戮余马齿徒长卖折丕休傔人琼脂齐天取偿趣风驱拂劬劳顾复绳履圣哲甥妷十寒一暴嗜痂成癖十赉视险如夷手力钱祀孔腾掉听势脱皮巫神献功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