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楚的意思、束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楚的解釋

(1).一捆荊柴木。《詩·王風·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楚。” 朱熹 集傳:“楚,木也。”

(2).捆荊成束。《詩·唐風·綢缪》:“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唐 白居易 《想東遊五十韻》:“懸旌心宛轉,束楚意綢繆。”一說,喻男女成婚。參見“ 束薪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捆紮成束的荊條或荊木。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并引用權威典籍說明:

一、本義:捆紮成束的荊條

二、引申義:象征、借代與比喻

  1. 象征婚姻結合: 因"束楚"在《詩經·綢缪》中用于描寫新婚場景(捆束薪、楚、刍象征婚禮準備或夫婦結合),後世常以"束楚"或"綢缪束楚"借指婚姻或男女結合。朱熹《詩集傳》注此詩雲:"喜之甚而自慶之詞也。" (參考朱熹《詩集傳》對《綢缪》的注解)。
  2. 比喻勞役或刑罰(罕見): 荊條在古代有時用作刑具(如笞刑)或簡陋建材。"束楚"偶有引申指勞役之苦或刑罰的象征,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周禮·秋官》有"司圜掌收教罷民...任之以事而收教之"的記載,鄭玄注雖未直接言"束楚",但提及勞役之事,後世注家或有聯想(關聯《周禮》鄭玄注及後世疏解對勞役的闡釋)。

三、文化内涵

四、現代使用 "束楚"在現代漢語中基本不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主要出現在:

權威參考來源:

  1. 《詩經·唐風·綢缪》(核心文獻來源)
  2. 朱熹《詩集傳》(對《綢缪》的權威注解)
  3. 《說文解字》(許慎)(對"束"、"楚"字的本義訓釋)
  4. 《周禮·秋官·司圜》及鄭玄注、賈公彥疏(關聯古代勞役制度背景)
  5.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束楚"詞條并釋義)
  6. 《辭源》(商務印書館)(收錄"束楚"詞條并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束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字面含義

  1. 指一捆荊柴木
    源自《詩經·王風·揚之水》中的“揚之水,不流束楚”,此處“楚”指荊木,全句意為“激揚的流水,沖不走成捆的荊條”。
  2. 捆荊成束的動作
    如《詩經·唐風·綢缪》中“綢缪束楚,三星在戶”,描述用繩索纏繞捆紮荊條的動作。

二、象征或引申義

  1. 喻指男女婚姻
    古代婚禮常用“束薪”象征結合,因此“束楚”在《綢缪》中被解讀為男女成婚的隱喻。
  2. 現代引申為“束縛”
    部分現代用法中,“束楚”可表示受限制、無法自由行動的狀态,例如“言論自由受到束楚”。

記憶技巧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典文獻和現代引申用法,具體語境需結合出處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北鬥邊梗壁飛禀告擯迹不差毫發布裂不贍倡道沖融吹灰大白菜帶攜大快人心單糖悼懼玷瑕定音奮蕩豐茂府室觥觞國色古磚酣眠豪儁踐陟解探脊令驚翔迥闊畸僻局曲開辦考判跨步覽觀領鑒臨界騾馬會陸味賣關節蜢虱末官籤兵淺耕渠挐熱土申牌鼠腹蝸腸順性私向鐵線挖角,挖角兒晚晡瓦獸文劍縣道相是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