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肉袒牽羊的意思、肉袒牽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肉袒牽羊的解釋

露體牽羊,以示降服順從。《左傳·宣公十二年》:“ 鄭伯 肉袒牽羊以逆。” 杜預 注:“肉袒牽羊,示服為臣僕。”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趙·劉聰》:“帝肉袒牽羊,輿櫬銜璧,出降東門。” 北齊 魏收 《為東魏檄梁文》:“若 吳 之王孫, 蜀 之公子,順時以動,見機而作,面縛銜璧,肉袒牽羊,歸款軍門。”亦省作“ 肉袒 ”。《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笃》:“士卒易保,人不肉袒。” 李賢 注:“《左傳》 鄭伯 肉袒牽羊以降 楚 ,言 關中 士卒易與保守不降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肉袒牽羊”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戰敗者裸露上身、牽着羊向勝利者投降的儀式,表示徹底歸順和臣服。該行為既包含身體上的裸露(象征無抵抗),又通過牽羊表達獻祭或犒勞敵軍的誠意。

二、出處與典故

  1.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鄭襄公在楚國攻破鄭國都城後,“肉袒牽羊以逆(迎接)楚師”,自稱有罪并請求寬恕。
  2. 曆史背景:公元前597年,鄭國戰敗後,鄭襄公以此方式向楚莊王投降,承諾願将國土與子民獻出,僅求保留生存之地。

三、用法與延伸

四、例句參考

  1. 曆史用例:“行至逵路,鄭襄公肉袒牽羊,以迎楚師。”
  2. 現代仿寫:“勾踐不忘會稽之恥,終使吳王有肉袒牽羊之日。”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演變或具體曆史事件,可查閱《左傳》原文或權威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肉袒牽羊》的意思

《肉袒牽羊》是一個成語,表示脫去上衣,拉着羊行進。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從事辛勞的工作,不畏困難,奮發向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肉袒牽羊》由三個字組成,其中:
- 肉:由“⺼”(月形)構成,部首為“⺼”,總筆畫數為4;
- 袒:由“衤”(衣服)和“㫃”組成,部首為“衤”,總筆畫數為10;
- 牽:由“⺧”(手)和“牛”組成,部首為“⺧”,總筆畫數為7。

來源

《肉袒牽羊》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莊子·養生主》:淨襶而進藜藿,袒而進羊。
這句話意味着人們在困難的環境中不畏艱苦,勇往直前。

繁體

《肉袒牽羊》的繁體字為《肉袒牽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存在差異。《肉袒牽羊》這個成語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并未改變。

例句

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不怕艱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 他勇敢地走在最前面,真是肉袒牽羊,毫不畏懼。

組詞

與《肉袒牽羊》相關的組詞有:
- 難以為繼:表示遇到困難,無法繼續下去。
- 勇往直前:表示堅定地向前進,不屈不撓。

近義詞

與《肉袒牽羊》意思相近的成語:
- 赤手空拳:形容沒有任何準備,徒手進行某項工作或戰鬥。
- 不畏困難:表示勇敢面對困境,毫不退縮。

反義詞

與《肉袒牽羊》意思相反的成語:
- 杯弓蛇影:表示因過度恐懼或想象,而把事物誇大成由于第一眼的印象和猜測。
- 芝麻綠豆:用來形容一些微小的瑣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