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腦袋;首級。《東觀漢記·光武帝紀》:“ 代郡 太守 劉興 将數百騎攻 賈覽 ,上狀,檄至, 光武 知其必敗,報書曰:‘欲復進兵,恐失其頭首也。’”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斬斷》:“奪人頭首,以獲其功,此謂盜軍,盜軍者斬。”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6*殺》:“我聽說 劉邦 懸着千金的賞格,購我的頭首,得到我的首級的還可以封萬戶侯。”
(2).頭領,為首的人。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請令所由切加收捉,如獲頭首,所在決殺。” 宋 嶽飛 《平蕩盜賊功賞劄子》:“虔盜如 陳顒 、 羅閑 十等四百餘黨,自為頭首,各成寨栅。”《資治通鑒·漢順帝永和三年》:“有能反間緻頭首者,許以封侯裂土之賞。” 胡三省 注:“頭首,謂諸蠻渠帥也。”
(3).次序或位置在前的。《醒世姻緣傳》第四六回:“這是我的個頭首孩子,那窮就説不得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頭首漢語 快速查詢。
“頭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解釋:
指人或動物的頭部,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斬首或身體部位。例如:
表示群體中的領導者或核心人物,多用于曆史或軍事語境:
指排列或時間上的優先性,常見于口語或古典小說: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方言中。其核心語義圍繞“頭部”和“首要地位”展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頭首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首”和“頭”兩個部分。其中,首(shǒu)指的是事物的第一個部分或者最重要的部分,頭(tóu)則是指身體或物體的最上面部分。
這個詞來源于古漢字的寫法。在古代,人們常常用圖形來表示事物,而“頭首”的寫法也是如此。它是由一個形狀類似于人頭頂上發髻的部分和一個象征事物首位的直線構成。
在繁體字中,頭首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隻是結構稍有變化,會多出一些筆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頭首通常是采用“首”的形狀來表示。“首”在古代寫法中被寫成一個類似人頭發髻的形狀,上面有一條橫線。整個字形象征着事物的首位。
下面是一些關于“頭首”的例句:
一些和“頭首”相關的組詞有:首領、首相、首席、頭目、頭等等。
與“頭首”相近的詞語有:頭號、首要、首位、首要等。
反義詞方面,可以和“頭首”相對的詞語有:末尾、尾聲、尾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