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息寬容。 元 楊梓 《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如執法即當取斬,今原情暫且姑容。”《東周列國志》第七一回:“ 景公 惜其才勇,亦姑容之。” 清 林則徐 《谕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若追究該夷人積年販賣之罪,即已不可姑容。” 魯迅 《集外集拾遺·又是“古已有之”》:“ 衣萍先生 所拟的區區打幾百關幾年,未免過于從輕發落,有姑容之嫌。”
“姑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姑息寬容,指在特定情境下暫時容忍或寬容他人的過錯或不滿,而非徹底縱容。以下是詳細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東周列國志》或林則徐相關文獻。
姑容(gū r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容忍、寬容、忍讓”。它指的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能夠容忍對方的過失或者不足,不計較、不追究,給予對方寬容和諒解。
姑容的拆分部首是女字旁(姥字旁),由“女”字部分和具有象形含義的旁“又”組成。姑容共有12畫。
姑容在漢字源流中源自古文,屬于常用的詞語之一。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之一,強調了人們應當寬容和忍讓的品質。在繁體中,姑容的寫法為「姑」和「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與現代有所不同。姑容在古時的寫法為「姑」和「冗」。其中的「冗」字,也用作旁字,表示多餘、冗餘之意,強調了寬容時應當忍受的多餘缺陷。
1.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互相姑容、諒解,共同發展。
2. 她姑容丈夫的一次失言,沒有計較,化解了矛盾。
3.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姑容與包容,才能實現和諧發展。
寬容、忍讓、容忍、姑姑、容量、怒容、喜容
忍讓、寬容、包容、忍耐、諒解
苛求、刁難、不容、不饒、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