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容的意思、姑容的詳細解釋
姑容的解釋
姑息寬容。 元 楊梓 《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如執法即當取斬,今原情暫且姑容。”《東周列國志》第七一回:“ 景公 惜其才勇,亦姑容之。” 清 林則徐 《谕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若追究該夷人積年販賣之罪,即已不可姑容。” 魯迅 《集外集拾遺·又是“古已有之”》:“ 衣萍先生 所拟的區區打幾百關幾年,未免過于從輕發落,有姑容之嫌。”
詞語分解
- 姑的解釋 姑 ū 稱父親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親和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姐弟的親戚關系,如“姑姑兄弟”)。 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舊時妻稱夫的母親:翁姑。舅姑。 少女,亦作婦女的通稱:姑娘(.未
- 容的解釋 容 ó 包含,盛(唍 ):容器。容量(刵 )。容積。容納。無地自容。 對人度量大:容忍。寬容。 讓,允許:容讓。不容人說話。 相貌,儀表,景象,狀态:容止。容顔。容光。容貌。儀容。軍容。市容。陣容。姿
專業解析
姑容是古漢語中表示“姑息寬容”的複合詞,由“姑”(暫且、苟且)與“容”(容忍、包容)組合而成,強調對錯誤或不當行為的無原則遷就。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
姑息縱容
指無原則地寬容他人的過失或惡行,常含貶義。
例:《明史·楊漣傳》載:“朝廷姑容,緻釀大患”,指因朝廷縱容導緻禍患。
-
暫時容忍
古文中偶表短期忍耐,但多隱含消極态度。
例:明代海瑞《治安疏》批評嘉靖帝“一味姑容,不肯換散”,諷喻朝政懈怠。
二、語義演變
- 古代語境:多用于批判政治或道德領域的失職,如《朱子語類》卷十三:“小過不懲,終至姑容”,強調縱容小錯會釀成大禍。
- 現代用法:已罕用于口語,僅存于書面語或仿古表述中,如“法紀嚴明,絕不姑容”。
三、近義詞辨析
詞彙 |
差異點 |
寬宥 |
側重仁慈赦免(中性或褒義) |
縱容 |
強調放任自流(貶義更強) |
姑息 |
與“姑容”近義,常連用 |
四、權威典籍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義:“謂無原則地寬容”,引清代文獻《閱微草堂筆記》為例。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标注為“同‘姑息’”,釋義為“苟且寬容”。
五、使用注意
該詞屬書面語體,現代使用需結合語境,避免與“包容”“諒解”等中性詞混淆。其貶義色彩反映傳統文化中對“嚴以律己律人”的價值觀,如宋代程頤所言“姑容非德,乃養奸之源”。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第4卷第321頁。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512頁。
- 《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中華書局,1981年,卷十五。
網絡擴展解釋
“姑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姑息寬容,指在特定情境下暫時容忍或寬容他人的過錯或不滿,而非徹底縱容。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通過“姑”(暫且)和“容”(容忍)組合而成,強調暫時性、有限度的寬容。
- 近義詞:姑息、寬容、容忍;反義詞:嚴懲、追究。
使用場景與語境
- 社交關系:如家庭矛盾中暫時忍讓,或職場中對非原則性錯誤的包容。
- 曆史與文學: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如林則徐在禁煙時提到“不可姑容”鴉片販子,體現對罪行的暫時寬限而非放任。
- 批評性語境:魯迅曾用“有姑容之嫌”批評執法過輕,隱含對過度寬容的不滿。
例句解析
- 《東周列國志》:“景公惜其才勇,亦姑容之。”
→ 因才能而暫時寬容,但隱含未來可能追責。
- 現代造句:“領導對員工小錯姑容,但觸及底線必嚴懲。”
→ 體現暫時性與原則性的平衡。
注意事項
- 與“縱容”的區别:姑容強調“暫時不計較”,而縱容是無原則的長期放任。
- 隱含态度:使用時可能帶有批評或無奈色彩,如“姑容墨吏”暗指對腐敗的妥協。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東周列國志》或林則徐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法針百骸六藏百口莫辯北瓜币爵屏聲斂息不軌之徒不群钗燕讒嬖鈔撥赤壁抽搦導盲器定風旗非關風荷扶伏工徒貴疎赫赫揚揚烘明懷愁胡擄薦饑絞刑架潗濈謹空荩言苛切倈人麗句曆練老成聆訓鱗物流竄柳黃淪翳門不夜扃綿矩蜜甜南園内童龐大鋪謀定計清容窮寇勿迫痊瘉曲呂人洋戎翟桑畦十二宮收熟歎惜天財天政通脹外找兒小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