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書的意思、解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書的解釋

知書。《南史·王敬則傳》:“ 武帝 令羣臣賦詩, 敬則 曰:‘臣幾落此奴度内。’上問之, 敬則 對曰:‘臣若解書,不過作尚書都令史爾,那得今日。’”

解送的文書。《梁史·南康王績傳》:“ 績 時年七歲,主者有受貨,洗改解書,長史 王僧孺 弗之覺, 績 見而輒詰之,便即時首服,衆鹹歎其聰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解書"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圍繞對文字典籍的解析與運用。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海》的釋義,該詞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

一、文意解析功能 指對典籍文獻的注解和闡釋,常見于學術研究場景。例如《漢書·藝文志》記載的"解書者,所以通古今之辨",強調通過訓诂考據還原文本原義。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多次使用該詞說明文字考釋方法。

二、文書處理職能 在行政文牍領域特指公文的撰寫與解讀,《唐六典》規定"中書舍人掌解書诰命",此處指向官方文書的起草批答職能,明代黃佐《翰林記》載有"解書之責,重在達王命"的記載。

三、知識傳播作用 作為教育術語時,指對蒙學典籍的講解授業。宋代朱熹《學校貢舉私議》提出"童子解書,當先明句讀",清代《欽定國子監志》記錄國子監博士"日解書二百字"的教學标準。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和特定專業領域。其構詞法屬動賓結構,"解"取《說文解字》"判也"之本義,強調分析剖判的認知過程;"書"則從甲骨文"聿"形演變,指代文字記錄載體。二字組合完整呈現了從文字識别到意義構建的知識加工鍊條。

網絡擴展解釋

“解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釋及用法:

  1. 知書(通曉文墨)
    指具備文化修養、通曉文字的能力。該用法源自《南史·王敬則傳》中王敬則的自述:“臣若解書,不過作尚書都令史爾,那得今日。”。此處強調對文字的掌握與運用能力。

  2. 解送的文書(官方文件)
    古代指傳遞或解送案件、物資時附帶的官方文件。例如《梁史·南康王績傳》記載,主事者曾篡改解書内容,後被七歲的南康王績識破。

  3. 現代引申義(理解書籍内涵)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通過閱讀解開書中奧秘”,比喻通過讀書獲取智慧。例如在文學作品中,可能用“解書”形容深入理解書籍精髓的過程。

使用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拔都白帝悲婉壁經伯事谄詞令色成竹在胸酬諾麤虜澹災殿本掉向番君發省高陽酒徒根緒詭竊過到裹夾河埠汯汩遑暇虺隤獲解講儀醵率口算靓姝零零星星龍常緑青馬翻人仰惱煩盤桓髻攀翼裒剝掊聚千兒八百強言權計攘臂贍救生故沈浸濕漉漉爽拔霜烈水至清則無魚訟堂碎嘴子甜露土瓜望氣文軒缊豫無梁五痔憲禁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