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vy drinker with a unconstrained character] 沛公(劉邦)引兵過陳留,高陽儒生郦食其求見。使者入通,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郦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終受重用(見《史記·郦食其列傳》)。後指任性放蕩的嗜酒者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 山東隆準公。—— 唐· 李白《梁甫吟》
《史記·郦生陸賈列傳》:“初, 沛公 引兵過 陳留 , 酈生 踵軍門上謁……使者出謝曰:‘ 沛公 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 酈生 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 沛公 ,吾 高陽 酒徒也,非儒人也。’”後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羁的人。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見 高陽 酒徒起草中,長揖 山 東隆準公。” 明 李贽 《複麻城人書》:“今之好飲者,動以 高陽 酒徒自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四:“ 經天 夫人的烹調很拿手,碰着我們這四大家族,都是饕餮大家而兼 高陽 酒徒,那就相得益彰了。”
“高陽酒徒”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嗜酒且性格豪放、不拘小節的人,多含放蕩不羁的意味。現代語境中可中性或略帶貶義,具體需結合上下文。
結構特點
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賓語使用,如“他自稱高陽酒徒”。
出處
源自《史記·郦生陸賈列傳》:秦末謀士郦食其(Lì Yìjī)欲投效劉邦,因被誤認為儒生遭拒,遂自稱“高陽酒徒”,強調自己并非迂腐書生,終獲劉邦重用。
背景延伸
郦食其出身貧寒但胸懷大志,通過智取陳留為劉邦解決糧草問題,展現其謀略與膽識。自稱“酒徒”實為打破偏見、彰顯豪氣的策略。
如需進一步了解郦食其的生平或成語演變,可查閱《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