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搜刮。《梁書·元帝紀》:“重增賦斂,肆意裒剝。”《梁書·侯景傳》:“﹝ 景 ﹞乃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妻妾,悉入軍營。”
“裒剝”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梁書》相關章節。
《裒剝》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剝奪、奪取别人的財物或權利。它可以表示強行從他人那裡搶奪財物,也可以表示取走别人的權力或地位。
《裒剝》的部首是“衤”(衣服),由三個筆畫組成。
《裒剝》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裒”表示剝奪、奪取的動作,“剝”則表示取走、剝離。這兩個字放在一起,表示強行奪取他人的財物或權利。
《裒剝》的繁體字為「裒剝」。
在古時候,有些字形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裒剝》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剝裒」。
1. 他欺詐了好友的財産,是在進行一次明目張膽的裒剝行為。
2. 法律不容忍貪污受賄,這是盡力制止腐敗行為的一種裒剝手段。
1. 裒奪:奪取别人的財物或權利。
2. 剝奪:奪取、剝去别人的權力、財物等。
1. 掠奪:指以強力搶奪他人財物。
2. 奪取:取得、搶占、強行占有他人的東西。
1. 分享:指與他人一同分享、分擔財物或權利。
2. 交還:歸還他人的財物或權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