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烈的意思、霜烈的詳細解釋
霜烈的解釋
像霜一樣的寒烈。比喻嚴酷。《後漢書·酷吏傳論》:“ 漢 世所謂酷能者,蓋有聞也。皆以敢捍精敏,巧附文理,風行霜烈,威譽諠赫。”
詞語分解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 烈的解釋 烈 è 火勢猛;引申為猛,厲害:烈火。烈焰。烈酒。烈馬。烈性。激烈。劇烈。 氣勢盛大:轟轟烈烈。 剛直,有高貴品格的;為正義而死難的:烈女。壯烈。先烈。烈士。 功業:功烈。 古同“列”,行列。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霜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由“霜”和“烈”組合而成。“霜”指寒冷、肅殺,“烈”表示強烈、剛猛,合起來形容如霜般寒冷且剛烈的特質。
- 比喻意義:常用來比喻嚴酷、冷峻的環境或性格,帶有威嚴、不可侵犯的意味。例如形容執法者的嚴厲或自然界的肅殺景象。
2.出處與文獻引用
-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酷吏傳論》:“皆以敢捍精敏,巧附文理,風行霜烈,威譽喧赫。”此處以“霜烈”描述酷吏執法如寒風般嚴酷無情,強調其威勢和影響力。
3.構詞分析
- 霜:象征寒冷、潔淨、肅穆,如“霜鬓”(白發)、“霜降”(節氣)。
- 烈:本義為火勢猛,引申為剛正、強烈,如“烈火”“剛烈”。
- 組合效果:兩字疊加,既保留自然意象的冷冽感,又強化了剛毅、嚴苛的情感色彩。
4.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文或曆史文獻,形容嚴酷的氣候、肅殺的氛圍,或人物剛正不阿的品格。
- 現代應用: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學術或文學創作中對古典意境的還原。
“霜烈”通過自然意象與性格特質的結合,生動傳達了嚴酷、冷峻的意境。其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如《後漢書》)為理解該詞提供了權威依據,而構詞分析則揭示了其内在的象征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霜烈》是一個成語,形容嚴寒的冬天。
霜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霜(部首:雨,筆畫:6)+ 烈(部首:火,筆畫:13)
霜烈的來源
《霜烈》這個成語來源于《詩經·小雅·小宛》中的一句詩:“含胡瓜之實兮,及之霜烈。”意為咀嚼了胡瓜的果實,吹來了嚴寒的寒霜。後來這個詩句中的“霜烈”被引申為形容嚴寒的冬天。
霜烈的繁體
霜烈的繁體字為「霜烈」,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霜烈的例句
1. 這個嚴寒的冬天,可以說是一年中最霜烈的時候。
2. 寒風凜冽,霜烈的氣息讓人不敢出門。
與霜烈相關的詞彙
1. 寒冷:形容天氣非常冷。
2. 嚴寒:指天氣極度寒冷。
3. 酷寒:形容天氣極冷,寒冷刺骨。
與霜烈相反的詞彙
1. 春暖花開:形容春天陽光明媚,溫暖宜人。
2. 暖和:指天氣溫暖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