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霜一樣的寒烈。比喻嚴酷。《後漢書·酷吏傳論》:“ 漢 世所謂酷能者,蓋有聞也。皆以敢捍精敏,巧附文理,風行霜烈,威譽諠赫。”
霜烈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兩個層面理解,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評價色彩。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進行解釋:
寒冷凜冽如霜
形容氣候或環境的嚴酷寒冷,如同寒霜般刺骨凜冽。此義側重自然屬性的描述,強調低溫帶來的強烈感官沖擊。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嚴厲剛烈
比喻人的性格、操守或行為如霜般冷峻嚴正、剛烈不屈。多用于形容正直剛毅、不容妥協的品格或氣勢。
來源參考:《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該詞屬文言色彩濃厚的書面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文獻。典型用例見于《漢書·傅介子傳》:
“霜烈之操,寒于冰霜。”
此句以“霜烈”形容人的堅貞節操,凸顯其超越自然嚴寒的精神力量,成為後世形容剛正品格的經典表達。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詞語 | 核心差異 |
---|---|
嚴霜 | 僅強調寒冷,無性格喻義 |
剛烈 | 側重性格,無自然寒冷義 |
凜冽 | 多形容風寒,少人格化 |
綜合權威辭書釋義,“霜烈”是一個融合自然現象與人文精神的複合詞,既描繪物理層面的酷寒,更升華至道德層面的剛正品格,體現了漢語“以物喻德”的獨特表達傳統。
“霜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霜烈”通過自然意象與性格特質的結合,生動傳達了嚴酷、冷峻的意境。其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如《後漢書》)為理解該詞提供了權威依據,而構詞分析則揭示了其内在的象征邏輯。
鳌背傲态白頭閉骨秕子長妾槎枒吃水侈肆炊人從亂定封都勝房玄齡樊圃飛船匄外公帑賀辭驩門徽烈貨艙漿飯講切交賬金飗究掩款宴狼臅膏蠡荠龍雞漫天王馬仰人翻貊頭魔芋黔雷戚家軍岐路祈請七十二候氣噎奇異蹂踐深奸勢不兩立十七字詩誓死手梢霜輪淑範頌鐘淘沙得金田家樂望鄉台丸轉無服物理光學相懽祥靈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