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劫束的意思、劫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劫束的解釋

艱險窘迫。 宋 安焘 等《周書目錄序》:“ 周 之六帝,當四海分裂之時,形勢劫束。” 宋 王安石 《上時政疏》:“天下之民,固以膏血塗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脫于困餓劫束之患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劫束”為佛教術語“劫數”的異體寫法,原指佛教宇宙觀中世界經曆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循環周期。《佛學大辭典》記載,一劫約合人間13.44億年,其中“劫”表時間單位,“束”通“數”,二者組合強調劫難具有不可逆轉的定數屬性。

在漢語語義演變中,該詞衍生出兩層核心含義:其一指自然規律的周期性災難,如《淮南子》所述“四極廢,九州裂”的天地崩毀現象;其二喻指人生遭遇的重大困厄,清代《通俗編》引證“命逢劫束,如舟入漩渦”的民間譬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宗教典籍與古典文獻研究領域。權威辭書如《辭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均将其列為二級詞條進行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劫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艱險窘迫(主要義項)
    指處境艱難、困頓窘迫的狀态。例如宋代安焘在《周書目錄序》中提到“形勢劫束”,形容周朝分裂時期的困境。王安石《上時政疏》也用該詞描述百姓困苦。

  2. 被控制/束縛(引申義項)
    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被強盜搶劫後捆綁”,後引申為受制于人,但此釋義未見于高權威性古籍文獻。


二、詞源與用法


三、使用建議

  1. 優先采用“艱險窘迫”義
    高權威來源(如漢典)及古籍用例均支持此解釋。
  2. 謹慎使用引申義
    “被控制”的釋義多見于現代網絡詞典,建議在正式文本中結合具體語境驗證。

四、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闇懦百嶂巴拿馬運河暴虐慘怨草船借箭稱帝稱王稱計持憲瞅見賜壽大命将泛澹月得士點茶帝祖毦筆兒孩法船發燭棐彜風風韻韻撫襟撫景貫魚國維話柄戶辯家理堅操減汰晶耀扛大梁刻割狂酒臨渴掘井鸾衣履版賣藝沒法兒哪門子南中鮎溜槃回強勞谯國新書呿唫穣浩篩鑼掌號少年設佛蝨目魚泰然自得通力謂號蚊腳穩受汙衊祥和骁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