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喻佛法。謂佛法如船,可以拯救沉溺的衆生渡過生死苦海,到達“彼岸”。《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帝修浄戒,軌道不及,無上法船,濟諸沉溺。” 唐 李紳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住覺超真境,依遊渡法船。”
(2).舊時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晚上為超度亡靈而焚燒的紙船。《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晚,做的極精緻的蓮花燈,點起來浮在水面上。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説,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法船》:“中元日各寺院製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長至數丈者。” 林海音 《城南舊南·蘭姨娘》:“我想到去年七月半在 北海 看燒法船的時候,在人群裡跟媽撒開了手,還急得大哭呢。”參閱《盂蘭盆經》。
“法船”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主要分為宗教含義和民俗用途兩類:
佛教與道教中的象征
在佛教中,“法船”比喻佛法如船,能拯救衆生脫離生死苦海,到達解脫的彼岸。例如《宋書》提到“無上法船,濟諸沉溺”,強調佛法普渡衆生的作用。道教亦有類似概念,将道法比作船,助人渡過苦難。
經典引用與擴展
唐代李紳的《題法華寺》中“依遊渡法船”,進一步通過文學形式強化了這一意象。
中元節的祭祀習俗
舊時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人們會焚燒紙制的法船,以此超度亡靈,助其“渡河”往生。這一習俗在《儒林外史》等文獻中均有記載。
法船的制作與形制
法船多為紙紮冥器,由秫稭骨架裱糊彩紙制成,大小從一丈到數丈不等,常見于民間祭祀活動。
部分資料提到“法船”被引申為法律的象征,比喻法治的威嚴與公正,但此用法相對少見,更多見于特定語境下的比喻表達。
“法船”的核心意義圍繞宗教救贖與民俗儀式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佛教經典或民俗研究文獻。
《法船》是指法國的船隻,它在漢語中的含義是指法國的船隊或法國人的船隻。
《法船》的拆分部首是舟(zhōu)和車(chē)。
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法船》一詞源自中國對外航運的發展史,特指來自法國的船隊。自從中法建交以來,中法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讓這個詞逐漸進入了常用詞彙中。
繁體字中,法船的寫法是「法船」,沒有其他變體。
在古漢字中,「法船」的字寫法沒有變化,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1. 這艘法船載滿了法國商品。
2. 參觀法船展覽,了解法國海洋文化。
法船可以組詞如「法船隊」、「法船航線」等,用以描述法國的航運相關内容。
法國的船隻可以與法船近義使用。
與法船反義的詞彙可能是其他國家的船隻或者非法國的船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