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襟的意思、撫襟的詳細解釋
撫襟的解釋
亦作“ 撫衿 ”。撫摸衣襟。表示感歎。《漢書·鄒陽傳》:“功義如此,尚見疑於上,脅肩低首,絫足撫衿,使有自悔不前之心。” 晉 潘嶽 《悼亡詩》之二:“撫衿長歎息,不覺涕霑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嶽<悼亡>》:“撫襟悼寂寞,怳然若有失。”
詞語分解
- 撫的解釋 撫 (撫) ǔ 慰問:撫恤(安慰和周濟)。撫慰。安撫。撫愛。 扶持,保護:撫養成人。 輕輕地按着:‰摩。撫摸。撫琴(彈琴)。撫今追昔。 同“拊”。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襟的解釋 襟 ī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襟。對襟。底襟。襟帶(亦喻山川屏障環繞,地勢險要)。襟要(亦喻軍事上險要的地理位置)。 胸懷,抱負:襟懷。胸襟。 姐妹的丈夫之間的稱呼:連襟。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撫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拼音為fǔ jīn,字面意為“撫摸衣襟”。這一動作常用來表達内心的悲傷、惆怅或感歎,是情感外化的肢體表現。
2.詳細解釋
- 動作與情感關聯:古人通過“撫襟”這一動作傳遞複雜情緒,如思念、痛苦或無奈。例如南朝江淹在詩中寫道:“撫襟悼寂寞,怳然若有失”,以此表達悼亡時的孤寂。
- 文學意象:在詩詞中,“撫襟”常作為情感符號,增強畫面感和感染力。如晉代潘嶽《悼亡詩》中“撫衿長歎息,不覺涕霑胸”,通過動作細節深化哀傷氛圍。
3.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多用于古典詩文,尤其是表達哀婉、懷舊或憂思的主題。
- 日常表達: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描述人物因情緒波動而無意觸摸衣襟時,仍可借用此詞。
4.詞語構成與演變
- “撫”與“襟”:“撫”指輕觸、安撫,“襟”為衣襟(胸前衣料部分),組合後形成具象化的情感表達。
- 古籍記載:最早見于《漢書·鄒陽傳》,後成為文學經典意象。
5.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撫膺(捶胸)、扼腕(表憤慨)。
- 反義詞:開懷、展顔(表喜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或潘嶽、江淹的詩文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撫襟
撫襟(fǔ jīn)是一個漢字詞彙,由“手”和“衣”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個筆畫。該詞源于古時的漢語,具有繁體字“撫襟”的寫法。
繁體字
“撫襟”是“撫襟”的繁體字寫法,與簡體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漢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撫襟一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同。
例句
1. 他撫襟自喜地說道:“這項成果是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
2. 她輕輕撫襟着自己的白襯衫,為即将開始的演講做好準備。
組詞
1. 撫襟之喜:指因得到贊賞或成功而感到自喜。
2. 撫襟歎息:表示憂傷或惋惜的心情。
近義詞
1. 悅服:表示滿意或贊賞的心情。
2. 欣喜:指因感到高興或開心而流露出的情感。
反義詞
失望:表示對不如預期或期望的情況感到失望或沮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