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蚊腳書 ”。書體名。古時诏版所用,形如蚊子腳,故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蚊腳傍低,鵠頭仰立,填飄闆上,謬起印中。”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字》:“ 南齊 蕭子良 撰古文之書五十二種,鵠頭、蚊腳、懸針、垂露……皆狀其體勢而為之名。” 唐 韋續 《墨薮·五十六種書》:“蚊腳書者,尚書詔版也。其字仄纖,垂下有似蚊腳。”
“蚊腳”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形容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事物或問題。
來源與延伸:該詞由“蚊”和“腳”組成,字面指蚊子的腳步(極微小且難以察覺),後引申為對瑣碎事物的比喻。例如:“這種蚊腳之事,無需過多糾結。”
書體名稱:亦稱“蚊腳書”,是古代用于诏版的一種特殊字體,因筆畫細長下垂形似蚊子腳而得名。
曆史記載:
特點:字形纖細,筆畫末端如蚊足般下垂,多用于官方文書(诏版),後也泛指極細小難辨的字迹(如“蠅頭蚊腳”)。
蚊腳是一個中文詞彙,用來形容蚊子的小腳。
蚊腳的部首是蟲,它有8個筆畫。
蚊腳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用來形容蚊子的細小腳足。
繁體字的蚊腳為「蚊腳」。
在古代,蚊腳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蚊脙」,雖然字形有些不同,但意思和現代的蚊腳相同。
1. 這隻蚊子飛到了我腳的地方,我能感覺到它的蚊腳在我的皮膚上爬行。
2. 蚊腳雖小,但它們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煩惱。
蚊腳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各種詞語,例如:
1. 蚊腳叮咬
2. 蚊腳痕迹
3. 蚊腳聲
蚊腳的近義詞包括:
1. 蚊子腳
2. 小蚊腳
蚊腳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