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燭的意思、發燭的詳細解釋
發燭的解釋
古代類似火柴的引火物。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發燭》:“ 杭 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硫黃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焠兒。蓋以發火及代燈燭用也。”《平妖傳》第三一回:“那婦人去籃兒内取出一片硫磺發燭,就在火上焠着,去泥蠟燭上從頭點着。”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燭的解釋 燭 (燭) ú 用線繩或葦子做中心,周圍包上蠟油,點着取亮的東西(古代亦稱“火炬”):蠟燭。花燭。燭光。燭淚。燭台。風燭殘年。 洞悉:洞燭其奸。 燈泡瓦特數的俗稱:十五燭的燈泡。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發燭”是古代一種引火工具,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含義
“發燭”指中國古代類似火柴的引火物,通常由松木片制成,頂端塗有硫黃,通過摩擦或接觸火源引燃。其名稱中的“發”意為引火,“燭”則與照明功能相關。
二、曆史與制作
- 材質與工藝:元代陶宗儀《南村辍耕錄》記載,杭州人将松木削成薄片,塗硫黃于頂端,稱為“發燭”或“焠兒”。
- 使用方法:需配合火石、火絨等工具,通過撞擊産生火星點燃發燭,再用于引火或替代燈燭。
三、文獻記載
- 明代《平妖傳》提到用硫磺發燭點燃蠟燭,說明其日常應用。
- 宋代馬永卿《嬾真子》描述夜間“發燭點燈”,反映其作為照明工具的功能。
四、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了比喻義,形容“人或事物極其光亮、才華出衆”,但此用法未見于古代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五、總結
“發燭”本質是古代引火工具,宋元時期廣泛使用,後隨火柴普及逐漸消失。其名稱和工藝體現了古人對便捷取火技術的探索。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南村辍耕錄》《平妖傳》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燭(fā zhú)一詞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光亮顯露。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燭的拆分部首為“發”和“燭”,其中“發”的部首為“又”,筆畫為5;“燭”的部首為“火”,筆畫為9。
來源:
“發燭”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節日中點燃蠟燭、燈籠等用以增添喜慶氛圍的習俗。在此習俗中,人們會點亮蠟燭,使整個場景充滿光明和溫暖。
繁體:
“發燭”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髮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寫“發燭”時,可能會采用不同的漢字寫法。例如,“發”字可以寫作「髮」,而“燭”字可以寫作「燭」。
例句:
1. 他在黑暗中點燃了一支蠟燭,瞬間整個房間被發燭的光芒照亮。
2. 在這個節日裡,我們會在庭院裡放一盞發燭的燈籠,給整個家庭帶來溫馨的氛圍。
組詞:
發亮、發光、發光體
近義詞:
照明、照亮、光芒
反義詞:
黑暗、昏暗、無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