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石上所刻的銘文。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二年六月》:“癸巳,頒 黃庭堅 所書 太宗 禦製《戒石銘》於郡縣,命長吏刻之庭石,置之座右,以為晨夕之戒。”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 泰陵 書《戒石銘》賜郡國曰:‘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用《蜀檮杌》中所載 孟王 昶 文。”參見“ 戒石 ”。
“戒石銘”是中國古代用于警示官員的銘文,其核心内容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強調官員應廉潔奉公、體恤百姓。以下是詳細解釋:
銘文四句直指官員職責與道德:
戒石銘是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簡潔有力的文字和立石警示的形式,強化官員對民本思想的認知,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戒石銘》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在漢語中有着特定的含義。具體來說,戒指銘指的是一種刻在戒指上的銘文或文字,用來表達某種寓意或祝福。在現代社會中,戒石銘一般指的是刻在各類石頭或寶石上的銘文,作為裝飾品或紀念品出現。
《戒石銘》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戈、石、金。戈部表示兵器,石部代表石頭,金部代表金屬,結合起來形成了“戒石銘”的意義。在拆分筆畫方面,戒字有5畫,石字有5畫,銘字有11畫。
《戒石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戒指在古代被用作裝飾品和信物,而在一些宗教和文化中,戒指上的銘文被視為祝福和保護的象征。從繁體字的角度來看,戒字的繁體寫法為戒,石字的繁體寫法為石,銘字的繁體寫法為銘。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舉例來說,戒字在古代的寫法為“戈厄”,戈由“卄”和“亇”組成,厄則分為“夂”和“力”兩個部分。石字的古代寫法為“石”,銘字的古代寫法為“鳴”,由米和鳥兩個部分構成。
1. 我的戒指上刻有一句戒石銘,每次看到都能讓我回憶起那段美好的時光。
2. 這塊戒石上的銘文非常精緻,字迹工整,寓意深刻。
戒指、石頭、銘文、裝飾品、紀念品
刻石銘、石銘、石刻銘
非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