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石铭的意思、戒石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石铭的解释

戒石上所刻的铭文。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二年六月》:“癸巳,颁 黄庭坚 所书 太宗 御製《戒石铭》於郡县,命长吏刻之庭石,置之座右,以为晨夕之戒。”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泰陵 书《戒石铭》赐郡国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用《蜀檮杌》中所载 孟王 昶 文。”参见“ 戒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石铭"是中国古代官署衙门内树立的劝诫石碑,源于五代后蜀君主孟昶所撰《颁令箴》。宋太宗赵光义择取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颁示州县,绍兴二年(1132年)由黄庭坚书丹刻石,立于衙署大堂前,形成定制。该制度历经宋、元、明、清四代传承,成为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戒石铭的核心精神是警示官吏廉洁奉公,其碑体形制多为坐北朝南的长方青石,高约2米,正面镌刻警示文字,背面常刻《五瘴说》等廉政文献。明代《洪武御制戒石铭》更将原文改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强化天理监督的威慑力。

这种制度化廉政训诫体系,体现了古代"以石为鉴"的政治智慧。宋代《庆元条法事类》规定各级官署必须设置戒石铭,明代《大明会典》更将其纳入国家典章。现存的宋代戒石铭实物,如浙江桐乡县衙遗址出土的碑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络扩展解释

“戒石铭”是中国古代用于警示官员的铭文,其核心内容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强调官员应廉洁奉公、体恤百姓。以下是详细解释:

1.起源与演变

2.核心内容与含义

铭文四句直指官员职责与道德:

3.历史影响

4.书法与实物

戒石铭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和立石警示的形式,强化官员对民本思想的认知,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泠泠宾来如归搏揜不得人心长七短八撑暑赤臭出海代劳叨承递杀杜康杜葵飞鸟惊蛇飞鱼服服乘古典主义孤贞锢职咳家含垢藏瑕黄金世界嘑蹴践列翦水花交通岛击崩禁不起警探酒态酒心侷促捐输诳吓裈裆枯僧陵遽露葵逻打门侍杪春闹年成怦营前良欺君罔上融昌色衰爱弛上网本逝灭儵眒所得税趿拉儿讨死沓舌挑三拨四土老肥遐苍祥蓂祥佑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