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珂制的佩飾。 唐 顧況 《洛陽陌》詩之二:“珂珮逐鳴騶,王孫結伴遊。”《舊唐書·職官志二》:“凡百僚冠笏、繖幰、珂珮,各有差。”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二折:“煙煙灣灣,珂珮珊珊,冷清夜靜水寒,可正是漁人江上晚。” 清 唐孫華 《次韻答倪草亭》:“遙想 長安 珂珮客,火雲夾日炙雕鞍。”
(2).螺蛤介殼聯綴而成的腰帶。《太平禦覽》卷九四八引《雲南記》:“ 新安 蠻婦人於耳上懸金環子,貫瑟瑟,帖於髻側;又腰以螺蛤,聯穿繫之,謂之珂珮。”
(3).比喻雨點。
“珂佩”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ē pèi,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釋義:
珂制的佩飾
指用“珂”(一種似玉的美石或馬籠頭上的裝飾物)制作的佩飾,常見于古代貴族或官員的服飾中。例如唐代顧況在《洛陽陌》中寫道:“珂珮逐鳴騶,王孫結伴遊”,描繪了王孫貴族佩戴珂佩出行的場景。
螺蛤介殼聯綴而成的腰帶
這一含義源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如《太平禦覽》引《雲南記》描述:“腰以螺蛤,聯穿繫之,謂之珂珮”,指用貝殼串聯制成的裝飾性腰帶。
比喻雨點
作為文學意象,“珂佩”被用來形容雨滴的晶瑩或聲響。例如詩句中借珂佩碰撞的清脆聲音,暗喻雨點落下的韻律。
《珂佩》是一個寓意美好吉祥的詞語,常用來形容華麗、高貴而且有價值的首飾或裝飾品。它可以指代項鍊、手鍊、耳環等珠寶首飾,也可以用來形容更為抽象的美好事物或價值觀。
《珂佩》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玉和頁。其中,玉是左邊的部首,頁是右邊的部首。根據部首和筆畫,玉部有5畫,頁部有12畫。
《珂佩》一詞最早出自《詩經·邶風·靜女》:“維鵲有巢于河之泮,于垣之下、窈宨深居。其實說友,鄰人之艱難。”其中“宨”在古代意為飾物,意為友人贈送給女子的首飾。後來,經過演變和文化發展,宨字拆分為珀和佩,即演變為了珂佩。
《珂佩》的繁體字是「珂佩」,保留了原詞語的形狀和意義。
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珂佩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說文解字》等古籍中,沒有明确提及珂佩這個詞的寫法。因此,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并不确定。
1. 她佩戴着華麗的珂佩走在紅地毯上,引起了衆人的矚目。
2. 這個故事中,珂佩象征着美好的友誼和珍貴的回憶。
珂佩、玉佩、金佩、銀佩、寶石佩、項鍊佩
首飾、飾品、裝飾品、飾物、寶珠
平凡、普通、無飾、樸素、質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