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裳連襼的意思、掎裳連襼的詳細解釋
掎裳連襼的解釋
牽裙連袖。形容人多。《文選·潘嶽<藉田賦>》:“躡踵側肩,掎裳連襼。” 李善 注引 郭璞 《方言》注:“襼,即‘袂’字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 乾隆 初, 杭州 詩酒之會最盛。名士……每到 西湖 堤上,掎裳連襼,若屏風然。”亦作“ 掎裳連袂 ”。 宋 劉從乂 《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袨服靚粧,繼日而掎裳連袂。”
詞語分解
- 掎的解釋 掎 ǐ 拖住,牽引:掎止(從後截獲)。掎角(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 發射:“機不虛掎”。 古同“倚”,支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連襼的解釋 猶聯袂。《晉書·潘嶽傳》:“被褐振裾,垂髫總髻,躡踵側肩,掎裳連襼。” 清 吳錫麒 《觀燈行》:“傳柑纔罷元宵宴,連襼來遊 * 。” 清 厲鹗 《歲暮行答蔣丈雪樵》詩:“明朝三徑轉春風,連襼追遊從
網絡擴展解釋
“掎裳連襼”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含義:牽裙連袖,形容人群衆多擁擠。通過衣物相連的細節,生動描繪了密集人群的場面。
- 拼音:jǐ cháng lián yì(注意“襼”的正确讀音為“yì”,部分網頁注音“zhēng”可能有誤)。
二、結構與出處
- 結構分析:
四字并列,“掎”意為拉住,“裳”指下衣或裙,“連”為連接,“襼”即衣袖,整體描繪人群摩肩接踵、衣襟相連的場景。
- 出處:
最早見于晉代潘嶽《藉田賦》:“蹑踵側肩,掎裳連襼。”,描寫帝王親耕典禮時百姓簇擁的盛況。
三、用法與實例
- 近義詞:掎裳連袂(意義相同,僅用字差異)。
- 實際用例:
-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描述杭州詩會:“每到西湖堤上,掎裳連襼,若屏風然。”。
- 現代造句:“集市上掎裳連襼,人聲鼎沸。”。
四、補充說明
- 權威性參考:漢典等工具書明确标注其形容人多的本義,而部分網頁(如)提到的反義詞“積善餘慶”關聯性較弱,需謹慎參考。
- 易錯點:注意“襼”的讀音和寫法,避免與形近字混淆。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文選》及清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掎裳連襼
《掎裳連襼》(jǐ shang lián lí)這個詞起源于古代中國的《詩經》。掎裳有拉起裙擺的意思,連襼指穿戴華麗的衣裳。這個詞形容女子打扮得非常華麗,裝束不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掎(手部部首,6畫) 裳(衣服部首,11畫) 連(辶部首,7畫) 襼(衣服部首,15畫)
繁體字:掎裳連襼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如「掎」舊字形為「」。
例句:她穿着一襲掎裳連襼,優雅華麗地出現在晚宴上。
組詞:衣裳掎裳虧裳
近義詞:盛妝華服
反義詞:樸素簡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