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anhai]
(2) 縣名,在廣東省境内,現已并入廣州市
(3) 對康有為的尊稱,其字亦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蔔。——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1).泛指南方的海。《書·禹貢》:“導 黑水 至于 三危 ,入于南海。” 孔 傳:“ 黑水 自北而南,經 三危 ,過 梁州 入南海。” 唐 韓愈 《送區冊序》:“有 區 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來。”
(2).古代指極南地區。《左傳·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國 ,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禮記·祭義》:“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荀子·王制》:“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幹焉,然而 中國 得而財之。”
(3).泛指東南亞地區,猶言南洋。
(4).指 東海 。《史記·秦始皇本紀》:“上 會稽 ,祭 大禹 ,望于 南海 ,而立石刻頌 秦 德。”
(5).特指 南海觀音 所在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汝志良嘉,但須要到南海去。” 呂湛恩 注:“ 觀音大士 示現在 浙江 定海縣 東 落伽山 ( 落伽山 孤峙海中)。故稱 南海觀音 。”
(6).指 南中國海 ,我國三大邊緣海之一。 周6*恩6*來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詩:“出國去,走 東海 、 南海 、 紅海 、 地中海 ,一處處的浪卷濤湧,奔騰浩瀚。” 田漢 《梅蘭芳紀事》詩之十七:“名山每看添生面, 南海 秋深訪 廈門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南海漢語 快速查詢。
南海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地理名稱與曆史文化概念,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自然地理概念
指中國南部海域,即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是太平洋西部邊緣海之一。根據《中國地理大辭典》定義,南海北接廣東、廣西,東臨菲律賓群島,南至加裡曼丹島,面積約350萬平方公裡,包含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該海域是國際航運要道,生物與礦産資源豐富。
曆史行政區劃名稱
秦漢時期設立的“南海郡”,轄境涵蓋今廣東省大部,郡治番禺(今廣州)。《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14年秦置南海郡,為“南越文化”發源地之一,對嶺南開發有重要意義。
宗教文化意象
佛教典籍中,“南海”特指觀世音菩薩道場普陀山(今浙江舟山)。《華嚴經》載“于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明清後民間逐漸将普陀山與南海觀音信仰結合,形成獨特宗教符號。
現代行政區名稱
指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源自隋唐時期的南海縣建制。據《南海縣志》記錄,該地名沿用至今已1400餘年,現為珠江三角洲重要經濟區域,以制造業與傳統文化聞名。
關于“南海”的詞義解釋,綜合權威資料可總結如下:
南海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
地理位置
資源與戰略價值
名稱演變
注:關于面積數據差異(350萬 vs. 360萬平方公裡),源于統計口徑不同,當前主流采用350萬平方公裡(如中國自然資源部數據)。更多細節可參考(中國南海網)及(領海劃分解析)。
拜刺白大比翼雙飛崇信叢細打球飛邊佛舍婦道家伏肉哽恨鬲氏笱婦過狀漢易鴻鹄懷洪胄後時後作結餘計挍極樂寖惡覺岸巨迹鞠養搕詐袴襦利齒兒黎明伶人臨時陸放翁密蘇裡河沐恩片言隻字飄沐淺量青繩青堂傾穨侵星軟和蜃窗噬菌體售用竦肩送眼頌祉縮匿條紋帖席通年通衢大道頭腦發脹秃士危而不持鄉陌小櫂卸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