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商鑒的意思、商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商鑒的解釋

猶 殷 鑒。原意是 殷 人滅 夏 , 殷 人的子孫應該以 夏 的滅亡作為鑒戒。後來泛指可以作為後人鑒戒的往事。 宋 人諱 太祖 父 弘殷 之名,改 殷 作 商 。 宋 蘇轼 《骊山三絕句》之三:“咫尺 秦 陵是商鑒,朝元何必苦躋攀。” 宋 曾鞏 《湘寇》詩:“ 大中 鹹通 乃商鑒,養以歲月其憂深。”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一旦 金 人改慮,捽而縛之,父子為虜。商鑒不遠,而 倫 ( 王倫 )又欲陛下效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商鑒"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商朝滅亡的曆史教訓,常作為後世治國理政的警示。以下從詞典釋義與引申義進行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本義

    "商"指中國曆史上的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鑒"意為鏡子、借鑒。合稱即"商朝的鏡鑒",引申為前代覆亡的教訓。

    例證

    "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詩經·大雅·蕩》)

    此句以商朝滅亡警示周統治者,強調前代教訓可為後世之鏡。

  2. 引申含義

    • 泛指曆史教訓:超越朝代範疇,指任何可引以為戒的失敗案例。
    • 道德警示:強調腐敗、暴政導緻的政權崩潰,如《尚書》載商纣王"酒池肉林"終緻亡國。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商鑒"即"殷鑒",指商朝滅亡的教訓,後泛指可作借鑒的往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比喻可引以為戒的曆史事件(商務印書館,2016年)。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三、文化語境中的使用

  1. 曆史文獻

    •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商鑒不遠,而況文獻乎?"

      以商亡警示諸侯國需依靠賢臣。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左傳》

  2. 成語關聯

    "殷鑒不遠"(同"商鑒")為常用成語,出自《詩經》,強調教訓切近,不可忽視。

    "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周鑒不遠,在殷後之世。"(唐·吳兢《貞觀政要》)


四、現代應用場景


綜合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詩經·大雅·蕩》(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5. 《貞觀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商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曆史淵源和現代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一、傳統含義(核心解釋)

源于“殷鑒”的避諱表達。宋代因避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名諱,将“殷鑒”改為“商鑒”,原指殷商滅夏後,以夏朝的滅亡作為曆史教訓,後泛指可供後人借鑒的往事。例如:

二、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商人的智慧與經驗”,強調商業眼光和決策能力,可能是詞義在當代語境中的延伸。


補充說明

  1. 讀音:shāng jiàn(拼音标注)
  2. 近義詞:前車之鑒、曆史教訓
  3. 使用場景:
    • 傳統語境:讨論曆史興衰時(如“以史為商鑒”)
    • 現代語境:商業領域形容經驗判斷(如“他憑借商鑒把握市場先機”)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側重,曆史文獻中多指傳統含義,商業場景則偏向現代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分數把家巴黎公社抱柱霸王編隊飛行褊陋邊信馳慕充庖大圓調求底屬粉骨棼穢焚林而狩粉霞鲠切規益寒磬衡薄虎體鹓班絞決季蘭九宮真人記叙文舉鼎絕脰狼奔豕突列車理賞流離播越曆象駡題沒日沒夜末尼教木撲頭炮筒子普照窮岫七十子七郤八手人相日非三番五次適變使見識勢望四獸淌遊嗒然提拔體道托性秃秋枉妝問一答十悟明鋘鍬夏蟲不可以語冰顯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