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阮的意思、大小阮的詳細解釋
大小阮的解釋
指 三國 魏 後期詩人 阮籍 與其兄子 阮鹹 。二人同為“竹林七賢”中人。世稱 阮籍 為 大阮 。 阮鹹 為 小阮 。後用以稱美叔侄。 宋 呂本中 《紫微詩話》:“ 劉師川 , 莘老丞相 幼子,力學有文,嘗贈舍弟詩雲:‘ 大阮 平生餘所愛, 小阮 相逢亦傾蓋。’” 宋 楊萬裡 《和文明主簿叔見寄之韻》之二:“從來大小 阮 ,一笑更誰知?”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小阮的解釋 稱 晉 阮鹹 。 鹹 與叔父 籍 都是“竹林七賢”之一,世因稱 鹹 為 小阮 。後借以稱侄兒。 唐 李白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詩之一:“三杯容小阮,醉後發清狂。” 宋 楊萬裡 《戲贈子仁侄》詩
專業解析
“大小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稱謂,主要指向中國魏晉時期兩位著名的文人及其引申含義。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指稱人物)
“大小阮”特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兩位核心成員——阮籍與其侄阮鹹。
- 大阮: 指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是三國至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之一。其代表作《詠懷詩》八十二首及散文《大人先生傳》等,以隱晦曲折的筆觸抒發憂生懼禍、憤世嫉俗之情,對後世影響深遠。《辭海》将其定位為“正始文學”的代表作家。
- 小阮: 指阮鹹(生卒年不詳,約與阮籍同時代),字仲容,阮籍之侄。他同樣名列“竹林七賢”,以精通音律、善彈琵琶(後世稱其所彈樂器為“阮鹹”或簡稱“阮”)和放達不羁的行為著稱。其音樂才華和率真性情在當時與後世均為人稱道。
二、 引申釋義(指稱關系與才華)
由于阮籍、阮鹹叔侄二人皆以才學、風度聞名于世且關系密切,“大小阮”一詞逐漸衍生出更廣泛的含義:
- 指稱叔侄關系: 後世常用“大小阮”作為對他人叔侄的美稱,尤其用于稱贊叔侄二人均才華出衆、關系和睦。《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在“大小阮”詞條下明确指出其用于“稱譽人家叔侄”。
- 指稱并稱的才俊: 泛指并稱的兩位才子或傑出人物,尤其強調其家族關聯或親密關系。這種用法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對家族文化傳承與并世英才的推崇。
三、 文學與文化地位
大小阮(阮籍、阮鹹)作為“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
- 他們的言行體現了魏晉名士反抗禮教束縛、追求個性自由與精神超越的時代風尚。
- 阮籍的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抒情範式,對五言詩的發展有重要貢獻,其文學成就被曆代文學史家高度評價(如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
- 阮鹹在音樂史上的地位獨特,以他命名的樂器“阮”至今仍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成員。
四、 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大小阮”一詞:
- 其本義(指阮籍、阮鹹)主要出現在曆史、文學、藝術相關的語境中。
- 其引申義(美稱叔侄或并稱的才俊)則更常用于書面語或雅稱,用以表達對關系親密的兩位傑出人物(尤其叔侄)的贊譽。
參考資料來源:
- 人物定義與背景:《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引申釋義(指稱叔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文學史地位與影響:袁行霈 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章培恒、駱玉明 主編《中國文學史新著》(複旦大學出版社)。
- 文化意義概述:張岱年、方克立 主編《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或權威網頁鍊接,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工具書和學術著作中關于“大小阮”的定義與論述。在實際引用時,建議參考上述紙質或官方電子版權威出版物以獲取最準确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大小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
-
曆史人物代稱
指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阮籍及其侄子阮鹹。兩人均為“竹林七賢”成員,阮籍被稱為“大阮”,阮鹹為“小阮”()。後世以“大小阮”作為叔侄關系的美稱,如宋代呂本中詩雲“大阮平生餘所愛,小阮相逢亦傾蓋”()。
-
樂器分類
在音樂領域,“阮”是一種傳統彈撥樂器,分為不同形制:
- 小阮:高音樂器,音色清脆明亮,定弦為g、d1、a1、e2()。
- 中阮:中音樂器,音域G—e2,音色柔和恬靜()。
- 大阮:次中音樂器,定弦C、G、d、a1,音色渾厚堅實,類似大提琴()。
關于人物與樂器的關聯,阮鹹因善彈此樂器,其名成為樂器“阮”的由來()。而“大小阮”作為叔侄代稱的用法,至今仍見于文學和日常表達中。
别人正在浏覽...
艾衣拜問百務具舉碧漢比目魚布衣蔬食赤舃雠憾唇竭齒寒村酒野蔬打赤膊俄然風銮豐業氛旄氛氤根體貢船狗屎乖互黑衣宰相化期虎嘯狼號堅完奸鑄甲仗經入樂道忘饑類祠靈槎淪誤珞珞滿秩幕井内聖外王甯帖盤樂批子窮獨穹穹七七事變器任祈願阮狂三黜三拳敵不得四手譱祥筲桶社副十八開授讀手痕愬訟疏衰燤焥踏肩晚興偉詞下江兵霞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