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結縭 ”。
“結褵”是“結缡”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是中國古代對婚姻的特定表述,具體解釋如下:
古代嫁女儀式
指女子出嫁時,母親為其系上佩巾(即“缡”或“褵”)的環節。這一儀式象征母親對女兒的告誡,要求她婚後侍奉公婆、操持家務。
象征意義
“缡”是一種絲質佩巾,類似圍裙,系于女子胸前,既提醒婚後需勤勉持家,也寄托對婚姻的祝福。
代指男女結婚
自先秦起,“結褵”逐漸演變為結婚的代稱,尤其在文學作品中常見。例如:
該詞體現了古代婚姻中女性的角色定位,強調“婦德”與家庭責任,反映了傳統社會對女性在婚姻中“賢良淑德”的期待。
“結褵”最初是嫁女儀式的核心環節,後成為婚姻的代名詞,兼具儀式性與文化象征性。
《結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繩子或線固定物體,使之緊密地連在一起。它既可以作為動詞使用,也可以作為名詞使用。
結褵的拆分部首是纟(纟是織物類字的部首),拆分的筆畫數為13畫。
結褵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結襞。在繁體中,結褵的寫法為結襞。
在古代,漢字結褵的筆畫排序為“纟,結,襞”,其中纟表示織物,結表示結或緊綁,襞表示褶子或褶狀。
1. 他用一根繩子将兩個木闆結褵在一起。
2. 這個女孩用一條絲帶将她的頭發結褵起來。
結褵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結褵紮、結褵固定、結褵包紮等。
與結褵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捆綁、紮緊、固定、系縛。
與結褵相反的意思的詞語有:解開、放松、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