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鍋的意思、鼎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鍋的解釋

有足的煮器。《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他的全部家當是一口斷了一條腿的鼎鍋。”《人民文學》1981年第9期:“但他瞄了一眼,遠遠看見隊長堂客在塘邊刮鼎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鼎鍋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詞,指一種帶有三足或支撐結構的傳統炊具,主要用于烹煮食物。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特征及使用場景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鼎鍋指“有三足或支腳的鍋,多用于燒煮” 。其核心特征為:

  1. 結構特點:底部帶三足或支架,可直接架于火源上加熱,無需竈台支撐。
  2. 功能用途:專用于炖煮、熬湯等長時間烹饪,常見于傳統炊具中。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二、文化特征與地域應用

鼎鍋在民俗中承載獨特文化意義,尤其盛行于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三、現代應用與演變

隨着炊具革新,鼎鍋逐漸演變為兩種形态:

  1. 傳統型:保留三足設計,用于柴火竈或戶外野炊,常見于鄉村旅遊及民俗展示。
  2. 改良型:取消足架,改為平底帶耳鍋,適配現代爐竈,但沿用“鼎鍋”之名,強調其深腹聚熱功能。

    來源參考:《中華炊具圖鑒》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


引用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鼎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鼎鍋(拼音:dǐng guō)指一種有足的煮器,主要用于烹饪。其結構特點是在鍋底設有支撐的足,類似古代的三足鼎,因此得名。這種炊具在過去民間較為常見,例如《人民文學》中描述“斷了一條腿的鼎鍋”,或用于刮洗的場景,均體現了其實際用途。


二、文化延伸與比喻義

在成語中,鼎鍋被引申為“人多勢衆、力量強大”的象征。其中“鼎”代表古代權力與祭祀的三足大鍋,而“鍋”則是日常烹饪容器,二者結合比喻集體協作的力量,常用于形容團隊或群體共同完成重大任務。


三、使用場景

  1. 實物炊具:如擔子中攜帶鼎鍋和泥爐走街串巷賣面。
  2. 文學描述:常見于鄉土文學,反映舊時生活場景,如《人民文學》中的貧困家庭描寫。
  3. 比喻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集體力量,如“衆人如鼎鍋般齊心”。

四、補充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鼎鍋作為成語的用法較為少見,更多情況下仍指具體的炊具。如需進一步了解示例或完整出處,可參考《人民文學》相關段落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罹闆角半升蟬紋稱贊粗澀單純東蠻發橫耍野防猜發微飛熊風疽垢黩海内無雙和合四象荒梗篁陣化外之民華胄誨函混淪家嚴借款浄水珠掬誠郡乘科適脍殘寬譬喇喇忽忽朗朗上口儡儡連續報道瞀惑麻舒舒民宅鳥事拍試剖篿汽車制造廠切變罄露清泉欽和驅役沙塵殺地射狼魫窗濕哭幹啼雙栖雙宿司隸章隨逐俗文學貪謀銅琶鐵闆推覆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