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要的意思、比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要的解釋

周 代統計人民戶口及財産的簿籍。《周禮·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則大比,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要。” 鄭玄 注:“大比,謂使天下更簡閲民數及其財物也…… 鄭司農 雲:‘五家為比,故以比為名。今時八月案比是也。要,謂其簿。’”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不達古語而誤解例》:“比要者,大比之簿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比要”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指周代用于統計人口、戶籍及財産登記的官方簿籍。該詞由「比」(統計核查)和「要」(重要文書)兩個核心含義構成,強調通過定期核查形成的重要檔案。

二、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則大比,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要。」東漢鄭玄注解說:「大比,謂使天下更簡閲民數及其財物也。」 說明這是全國性的人口與財産普查制度,每三年實施一次。

三、曆史背景

  1. 統計範圍:包含戶籍人數、財産狀況等基礎數據
  2. 實施方式:采用「五家為比」的基層單位統計法(鄭司農注)
  3. 功能作用:作為國家賦稅征收、徭役分配的重要依據

四、現代延伸

在當代網絡語境中,該詞偶爾被借用表達「比較重要」的縮略義,但屬于非規範用法。建議在正式場合仍采用其本義。

可通過《周禮》鄭玄注疏或《古書疑義舉例》等文獻 查閱更詳盡的古代戶籍制度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比要》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個意思:

1. 比喻比比皆是,無一例外。

2. 比喻截取要害,集中于重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比要》可以拆分為“比”和“要”兩個部分。

其中,“比”的部首為“彳”,筆畫數為七;“要”的部首為“⺍”,筆畫數為三。

來源和繁體字

《比要》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後人根據常用詞彙進行組合而成。

在繁體字中,可以表示《比要》的詞語為「必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與《比要》對應的寫法可能沒有明确的規範,因為它并非古代常用詞彙。

例句

1. 他對事情的要求非常高,幾乎是《比要》。

2. 這篇文章要點明确,内容精煉,是一篇典型的《比要》之作。

組詞

與《比要》相關的組詞有:

比心、比較、比率、比賽、需要、必須、重要等。

近義詞

與《比要》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切要、要害、至關重要、關鍵。

反義詞

與《比要》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有:

不重要、可有可無、次要、無關緊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