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尚未實現而牽挂在心的夙願。 明 李贽 《與友人書》之二:“即令心地不明,胸中有數百篇文字,口頭有十萬首詩書,亦足以驚世而駭俗……此則餘心之獨切者,恐其一旦遂死,不能成,竟抱一生素飽之恨。此是餘一種牽腸債也。”
"牽腸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尚未實現而始終牽挂于心的夙願。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情感色彩
現代應用
相關拓展
需注意該詞屬于書面語體,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若需更多文學例證或成語關聯,可查閱漢典等專業詞典來源。
牽腸債是一個成語,形容情感糾結、牽挂之重。拆分部首和筆畫為扌(手) + 肝(膽) + 攵(攵) + 債(貝 + 十),總計22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文言文的《左傳·宣公十三年》:牽腸挂肚。後來,人們為了表示更濃郁的情感,将其中的“挂肚”換成了“債”,形成了牽腸債這個詞語。
牽腸債也有繁體字的寫法,為牽腸債。
古代漢字寫法中,牽腸債的“債”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債”字是“貝”和“十”的結合,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寫法“負”。其他部分的字形相對穩定。
以下是牽腸債的一些例句:
1. 他的離去真讓人牽腸債肚,心思難以平靜。
2. 他對她的關懷就像是一根牽腸債,始終纏繞在他心頭。
3. 這段感情已經變成了一種牽腸債,讓我無法自拔。
一些由“牽腸債”組成的詞語包括:“牽挂”,“情愫”,“思念”, “苦惱”等。
近義詞有:“牽腸挂肚”,“牽挂憂思”,“情意綿綿”。
反義詞可以是“釋懷”,“解脫”,“漠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