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老的莊稼漢。 唐 白居易 《買花》詩:“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金 元好問 《族祖處士墓銘》:“人言田舍翁不通曉,果然!” 清 趙翼 《歸田即事》詩:“憐他未慣蓬茅宅,笑我原來田舍翁。”
“田舍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年老的莊稼漢,字面由“田舍”(農田、農舍)和“翁”(老年男子)組成,字面即“田間老農”。該詞常被文人用于詩歌或自謙,既描述農耕生活的質樸,也暗含歸隱田園的志趣,如蘇轼詩句“此去真為田舍翁”即表達對簡樸生活的向往。
在寓言故事《汝人識字》中,“田舍翁”被用來指代“土財主”,但此用法屬于特定文本的引申,需結合上下文理解。這類特殊含義需注意與主流釋義區分。
該詞不僅指代身份,更承載着歸隱思想和質樸價值觀,常與文人追求淡泊、親近自然的情懷相關聯。
田舍翁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義的詞語,常常用來形容質樸、堅忍不拔的農村老人。田舍翁可以理解為農村中的老頭子,他們經曆過世事的滄桑,智慧和堅毅的品質也使他們成為鄉村的精神象征。
田舍翁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拆分部首: 田 (tián)、舍 (shè)、翁 (wēng)
筆畫: 田 (4畫)、舍 (8畫)、翁 (9畫)
田舍翁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曆史。在古代文人墨客的書寫中,他們通過田舍翁這樣的人物形象來表達對農耕文明、勞動精神和家庭價值觀的推崇。繁體字“田舍翁”寫作「田舍翁」,它的形狀更加優美和繁複。
古時候,田舍翁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字典中記載,古時候的田字的寫法是「甲田」,舍字的寫法是「舌舍」,翁字的寫法是「矢翁」。在秦漢時期,漢字的字體開始統一,田字的寫法變為現在的樣子,但舍字和翁字的寫法則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個運用田舍翁這個詞的例句:
年過七旬的老農村田舍翁依然每天清晨起床,耕種自己的田地。
與田舍翁相關的組詞有田家翁、江南田舍、村舍青磚等。
近義詞:農夫、農民、村民。
反義詞:城市人、都市白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