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骨堆的意思、土骨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骨堆的解釋

指墳墓。 唐 韓愈 《飲城南道邊古墓》詩:“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傾春酒三五盃。” 方世舉 注:“《檀弓》: 延陵季子 曰,‘骨肉復歸於土。’今古墓則惟土與骨而已矣,故曰土骨堆。”按《禮記·檀弓下》作“骨肉歸復於土也”。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卻原來是一個土骨堆。雲:老漢可也老的糊突了,一個土骨堆隻管叫道有鬼有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骨堆”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主要用于指代墳墓,其詞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禮記·檀弓下》,孔子曾言“骨肉歸複于土,命也”,意指人死後軀體回歸自然,因此以“土骨堆”隱喻墳墓,強調其由土與遺骸構成的基本形态。

  2. 文學作品的引用
    唐代詩人韓愈在《飲城南道邊古墓》中寫道:“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傾春酒三五盃”,通過登臨墳墓的場景表達對逝者的追思。元代雜劇《盆兒鬼》第三折也提到“土骨堆”,以通俗語言描繪民間對墳墓的認知,如“老漢可也老的糊突了,一個土骨堆隻管叫道有鬼”。

  3. 現代釋義與用法
    現代詞典(如漢典)将其定義為“墳墓”的别稱,強調其古典色彩和書面化表達特點。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或文學分析的語境中。

“土骨堆”通過詞源、文學實例及現代解釋,完整呈現了其作為“墳墓”代稱的文化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韓愈詩集或元代雜劇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骨堆的意思

《土骨堆》是一個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漢字詞語,常見于中國南方方言中,尤其是江西、福建等地。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堆滿了土的骨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土骨堆》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土(⼟):三畫;骨(⾓):骨(⾧)丨一橫;堆(⼭):三畫

來源和繁體

《土骨堆》這個詞源于江西方言,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地方或物件土質多、松散而又不結實,像骨頭一樣。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土骨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土骨堆》為例,根據《康熙字典》可得出古時候的寫法:

土:土(⼟)是古代寫法

骨:骨(⾧)的上半部分是古代寫法,而下半部分是現代寫法

堆:堆(⼭)是古代寫法

例句

1. 這片田地太不結實了,像個土骨堆。

2. 整個村莊都是由土骨堆建築的。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土壘、骨瘦如柴、堆積如山

近義詞:土壘、土石堆

反義詞:堅固、穩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