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禮的意思、伉禮的詳細解釋
伉禮的解釋
謂以平等的禮節相待。《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之容。”後多作“抗禮”。
詞語分解
- 伉的解釋 伉 à 對等、相稱:伉俪(指配偶、夫婦)。伉禮。 正直、剛直:伉直。伉行(妌 )(高尚的行為)。 古同“抗”,對等。 古同“闶”,高大。 驕縱,傲慢:“太子輕而庶子伉”。伉厲(高傲,淩厲)。 強健:伉
- 禮的解釋 禮 (禮) ǐ 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乶 )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刼 )。禮治。克己複禮。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贊。禮尚往
專業解析
伉禮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指以平等的禮節相待,強調雙方在身份、地位或态度上的對等關系。
-
字義拆解與整體含義:
- 伉 (kàng): 本義指對等、匹敵、相當。引申為高尚、剛直之意。在此詞中取其“對等、匹敵”之義。
- 禮 (lǐ): 指禮節、禮儀、禮貌。
- 伉禮: 合起來即表示用彼此相當、不分高下的禮節來相互對待。它描述的是一種雙方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平起平坐、不卑不亢的态度和行為方式。
-
用法與語境:
- 常用于描述地位相當者之間的交往。例如,古代諸侯國之間、身份尊貴者之間,或強調彼此尊重、不分尊卑的雙方。
- 體現了一種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的交往原則。與“分庭抗禮”含義相近,都強調地位的平等和對等交往。
- 屬于較為書面化、典雅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作品或強調莊重、平等的語境中。
-
出處與權威釋義參考:
該詞釋義主要依據權威漢語辭書:
- 《漢語大詞典》: 對“伉禮”的解釋明确為“謂以平等的禮節相待”。這是對該詞最核心、最權威的定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單獨收錄“伉禮”詞條,但對“伉”的釋義包含“對等;相稱(指配偶)”之義(如“伉俪”),對“禮”的釋義包含“社會生活中由于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等,綜合印證了“伉禮”的核心含義。
- 《辭源》(修訂本): 作為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的權威辭書,其對“伉”的釋義包含“相當,對等”,并常引古籍例證,為理解“伉禮”的古義提供了重要依據。
“伉禮”意指以平等、相當的禮節互相對待,強調交往雙方在禮儀上的對等性和相互尊重。它是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書面詞彙,其釋義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伉禮”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與結構
- 拼音:kàng lǐ()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伉”與“禮”均為左右結構)()。
釋義
指以平等的禮節相待,強調雙方地位對等、不卑不亢的交往态度。後多寫作“抗禮”。
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出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描述賓主分處庭院兩側,以平等禮儀相對的情景。
- 演變:原指古代賓主相見的儀式,後引申為平起平坐、相互尊重的交往關系,如“分庭抗禮”即由此演化而來。
現代釋義
- 核心含義:對等為禮,不因身份差異而區别對待。
- 應用場景:多用于形容雙方在社交、外交或學術等領域中地位相當、互不示弱的姿态()。
補充說明
“伉”與“抗”在古漢語中可通假,因此“伉禮”與“抗禮”為同一詞的兩種寫法,後者更為常見()。
别人正在浏覽...
財旺生官誠士赤鳳皇來串戲吹鎊懵詐楚箫處議疵醇颠來簸去地土牒鬥酒雙柑哆咴餓虎撲羊二安兒客放甲負地矜才幹剝剝高伉勾曲龜背旱魃為虐寒蛩浩如煙海歡欣繪圖婚外情家奴隮颠接羔節季疥癢金舌弊口款舊濫用老喬民黎然流吹龍質慮囚眉勢蒙蒙亮命在旦夕鬧裝花你老子缥缃慶仰羣帝曲隈人比黃花瘦日稷融陶三湯兩割庶萌死去活來肅厲談谑團香扇無妄之福鮮澄